今年以来云南省漫湾镇积极融入全市基层党建“四个一”建设,聚焦“三个目标”,推进“五大重点工作”,做强“四个动力源”,壮大“三大经济”中心任务,围绕增强“两个功能”,切实发挥“两个作用”,践行“三法三化”,突出抓好漫湾镇沿江党建示范带建设。
漫湾镇是因建设漫湾水电站于1987年成立的一个建制镇,位于云县东北部,东有澜沧江环绕,东北隔澜沧江与普洱市的景东县和大理州的南涧县相望,西与云县茂兰镇接壤,南与云县忙怀乡相邻,距云县县城60千米,国道214线、祥临二级路分别从东北方向、西南方向通过,是临沧八县区通往昆明的交通要道,也是从外州市进入临沧的“第一镇”,被誉为“临沧市北大门”。国土总面积256.6平方公里,下辖11个村,其中漫湾、慢光、新村、草子地、昔宜、嘎止6个村为沿江村,2023年打造的沿江示范村为昔宜村、漫湾村。
突出重点抓示范
一是以“党支部+管委会+新业态”发展模式”推进昔宜村建设。始终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的“红色引擎”,先试先行在旅游链上建立党支部,将景区内经营餐饮、住宿、销售的党员划转至旅游党支部,通过强化结对共建,构筑乡村发展“指挥部”;强化人才支撑,锻造乡村发展“生力军”;强化项目保障,打牢乡村发展“基础桩”“三个强化”,推动党组织和党员“两个作用”有效发挥,实现“支部建在景点上,党员活跃在景区里”。同时,我们积极探索党组织领导下的景区治理模式创新,组建景区管理委员会,实行党组织和管委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由村党总支书记任管委会主任,驻村第一书记和旅游党支部书记任管委会副主任,将101个经营主体纳入景区管委会管理,通过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开发、统一管理,实现经营合法化、管理规范化、服务标准化、从业专业化。另外,我们通过党组织“搭台”,多渠道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自身“造血”功能,拓宽群众致富渠道。绿色能源带动。围绕绿能云县建设,推广“党建+新能源+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引进上海融和元储能源有限公司,建成150KW的风机塔和200K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预计年发电量达26万千瓦时,在满足周边3个村民小组99户农户及商铺用电的同时,通过结余电量上网,预计每年实现村集体经济创收5万元。企地共建促动。依托漫湾电厂挂钩昔宜村优势,建立组织联建、党员联管、载体联动、党群联创“四联”工作机制,累计投资200万元实施电厂援建“四大工程”,夯实发展基础。村党组织“搭台”,将项目形成的村集体资源、资产入股云南阡农特色农产品商贸、云县典庆旅游、玉龙湾3家公司,通过“党组织+旅游公司+农户”发展模式,达到村企农户“三方共赢”,预计每年实现村集体经济创收25万元。农文旅融合拉动。自觉践行“两山”理论,立足资源禀赋,打造集生态观光游、康养游、民风民俗体验、亲子采摘体验等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同时,主动融合澜沧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创建联盟,以文为媒壮大乡村旅游“朋友圈”。村社一体联动。加大村党总支领办企业和合作社力度,改造提升“青年旅舍”,由村办企业自主经营,预计每年能增加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0万元。通过多种模式融合发展,昔宜村2023年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预计可达63万元,最终实现党组织强、带动能力强,村集体经济增收、群众增收,旅游市场规范、人居环境规范,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提升的“四双”目标。
二是以“党组织+企业+资源”发展模式”推进漫湾村建设。充分发挥好政府及漫湾电厂驻地优势,强化“村企”共建,由村党组织领办“物业公司”,将漫湾村人力资源、工程器械资源纳入合作社管理,按“村+企”一同协作管理,由公司运营,主要从事电厂库区清漂、集镇周边饮水管理和垃圾清运等服务,打造集人力、服务、治理为一体的综合经济体,预计每年可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2万元。同时,将镇级已盘活的房屋、土地等资源委托村级管理,预计每年可实现村集体经济9万元。强化项目带动,将已建成的集体经济项目(坚果、咖啡加工厂)出租,每年可实现集体经济3.2万元。通过多种模式融合发展,漫湾村2023年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预计可达24.2万元。
村村抱团共发展
牢固树立区域发展新理念,以漫湾镇旅游资源为载体,昔宜村为中心,嘎止村消费帮扶为平台,白莺山古茶为名片,特色热带经济林果为品牌,积极引导村级跳出各自为战、分散发展的传统思维,探索村村联动、抱团发展的多种实践路径,推动村级突破瓶颈制约,实现整体迈进。
一是区域联建,集成发展。以海拔区域为单位,全域规划产业布局,打破村庄界限、条块分割,统筹推进区域内各类发展要素深度融合,村级立足自身优势科学定位,村村之间精细分工、协同合作,放大集成效应,打造村集体经济发展升级版。在高海拔区域(1500米—3500米)。重点以白莺山村推进,带动密竹林村、新村、水井村、酒房村。发展茶叶产业。结合白莺山优越的古茶资源,实行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开发并举,从做精茶产业,抓实“农”,讲好茶故事,抓实“文”,扮靓古茶园,抓实“旅”,重点打造三张名片(茶树演化自然博物馆、茶树资源基因库、茶种起源地)。全面以白莺山村为核心,打造覆盖漫湾镇、茂兰镇、忙怀乡3个乡(镇)、25个行政村,茶区总面积5.6万亩(其中古茶园面积近3万亩)的大丙山茶区发展中药材产业。全面融入云县国家区域性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云药之乡”和全国最大滇龙胆种植基地建设,积极发展以龙胆草、滇黄精、滇重楼为主的中药材种植。在中低海拔区域(1500米以下)。重点分布在沿江嘎止村、昔宜村、草子地村、新村、慢光村、漫湾村。发展提升种植业。发展核桃产业、坚果产业及特色水果产业。发展晚熟芒果、柑橘、香橼、菠萝、莲雾等热带特色水果种植。咖啡产业(沿江6个村)。主要发展模式为“咖啡+临沧坚果”套种。在澜沧江流域。依托漫湾电厂库区(漫湾段)开发,重点以发展渔业为主,主要以养殖鲟鱼为主,其它品种以丁桂、青鱼、鲤鱼、鲢鱼、鳙鱼为辅。同时结合沿江地块实际,分片区选择种植油桃、火龙果、李子等特色水果,打造“花开四季、果香百里”的沿江绿美经济带。
二是强弱结对,优势互补。针对集体经济强村可用土地资源减少、发展空间受限,而薄弱村缺资金、缺人才、缺项目急需外力扶持的实际,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引导支持强村与弱村之间结对发展,发挥强村辐射带动作用,采取产业转移、出资参股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达到了“1+1>2”的效果。同时,成立沿江村经济合作联社,以合作联社作为服务平台,破解无资源、无区位、无资金优势的“三无村”,农户“自产自销、零散销售”的困局,解决产品“前端”农特产品品质问题,以嘎止村与电厂开展线上消费帮扶为平台,由村党组织领办销售合作社,解决“中端”链接问题,通过发展“订单”农业,解决“终端”销售问题。(云县漫湾镇 陶云岗)
责任编辑:石勇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