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

云南云县:推进产业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

发布时间:2023-06-28 21:00:34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云县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围绕县委“三个目标”和“五大重点工作”,聚焦“四个动力源”,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举措,为新时代云县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完善机制,构建人才工作新格局。一是抓统筹,形成人才工作合力。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着力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组建由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部门牵头抓,各成员单位依权责清单具体做的工作机制。二是定措施,提高人才管理水平。科学编制《云县“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2021—2025年)》《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云县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人才工作政策措施,不断完善人才服务、人才评价、人才管理机制。三是强保障,推进人才工作发展。坚持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牵引,制定《云县挂职干部管理办法(试行)》《云县关心关爱支援云县干部工作办法(试行)》《县委联系专家服务管理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在滇西物流园区中规划建设人才配套项目(田心康养社区),积极为援云人才提供住房医疗、子女就学、职称评定等方面的保障。在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流动等政策的基础上,加大全县人才工作经费保障力度,把人才工作经费纳入财政年初预算,2021年以来安排1000余万元为人才工作提供资金支持。

引育并举,构建人才汇聚新高地。一是全力以赴引才。坚持“按需引才、柔性引才、项目引才”,打造更具影响力的人才聚集地,2021年以来共引进各类人才300多人。以人才需求为先,强化政企、政银交流合作,5名银行系统和国企人才到云县挂职。以东西部协作为契机,9名上海市崇明区党政人才和专技人才到云县开展对口支援,帮助推动工作。选派39名县级党政人才和专技人才到“三个示范区”建设一线和省内外挂职锻炼。二是实施好“六大培训工程”,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442期20.12万人次。组织实施好全脱产研修人员选派培养工作,推荐6名教育类、医疗卫生类、农业科技类专技人才参加全脱产研修班。“双提升”行动2022年春季学期教学指标排名全省第1,积极申报“兴滇英才支持计划”和“沧江”系列人才评选。三是摸清底数储才。积极开展人才资源大调研工作,制定印发《市外云县籍人才资源和云县籍大学毕业生在省外就业人才资源调研实施方案》,做好人才资源大调研,摸排核实出市外云县籍人才876名和云县籍“985”“211”及“双一流”大学人才资源408人。

因才施用,构建人才发展大环境。坚持以产聚才、以才促产,把建平台、引机制与引人才、引项目结合起来,实现引才引智同频共振。全县建成67个专家(人才)工作站、25个医学专科联盟、7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与云南农业大学共建云县肉牛养殖技术人才培育项目。组建教育、卫生人才服务团20支152人全覆盖帮扶乡(镇)中心学校和卫生院,选派117名专家人才全覆盖结对帮扶194个行政村(社区)。积极参与临沧市首届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百名大师”评选活动,共有18名“乡土人才”被市级确定为命名授牌对象。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持续抓好干部“选育管用”四个环节工作,突出事业为上选人用人,不断充实后备干部人才资源。

示范引领,选树人才典型再发力。一是加大公众平台宣传力度。坚持抓亮点、抓示范,以示范带全盘,2021年来在省级以上媒体刊发90篇人才类新闻宣传和评论文章。二是树立人才先进典型。认真践行典型引路法,精心选点,优化布局,打造人才工作“云县样板”,建成6个市级人才工作示范点。发挥好享受省政府突出贡献奖、省政府科技兴乡贡献奖、市政府津贴等人才的典型引领作用,使各类人才学有榜样、比有标杆,形成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奋发有为的良好态势。三是推动“云县产品”向“云县品牌”转变。健全品牌培育体系,做好质量品牌强县工作,目前,全县共有有效商标2539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2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6件。(云南云县委组织部 杨晗)

责任编辑:石勇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