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

山的颂歌——第二部《许峰诗歌研究》的开篇语

发布时间:2023-12-03 13:48:57 来源:中国报道

许峰老师有一段著名的诗论,这段诗论影响了无数的诗词创作者,也一直伴随着他的诗歌创作。笔者也是受了他的诗歌和诗论的影响,才持续展开许诗研究的。第二部《许峰诗歌研究》的侧重点,除继续和读者朋友们就许峰老师的诗歌展开交流外,还要把他的诗学主张,收录进来,以其能对新时代的诗歌创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他认为:

“任何文学作品的创作,都要以‘意’为重,抛弃了‘意‘的所有技巧都是没有核心的把戏和花腔。诗歌作品贵在立意。”

为了佐证他的观点,他引经据典,他说:

“北宋刘邠在《中山诗话》说:‘诗应以意为主,文词次之。或意深义高,虽文词平易,自是奇作。‘苏东坡说:‘善画者画意不画形,善诗者道意不道名。’清人阮葵生在《茶余客话》中说:‘诗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从上述的两段文字可以看出,许峰老师的知识面非常渊博,而且他的诗学主张,是从璀璨的中华诗词文化中提炼而来的,与他“崇古但不古”的诗观完全相同。在第一部《许峰诗歌研究》的文论中,笔者曾以《语言随世俗,文章师古雅》为题,就许峰老师的诗学观点展开过探讨,产生了很大的回响。

就文章的立意问题,他进一步指出:

“创作一首诗词,首要的不是考虑它的语言、节奏、韵律等,而是必须先确定立意。”

他继续说明:现在诗坛,出现了两种极端。一种是既没有“意”,亦不遵循“韵”的“老干体”,再就是固古自缚的“学究体”。

许峰老师诗词创作的观点,其实也引起了中华诗词学会的关注。很多专家学者也认为,过份讲究格律,等于是带着“镣铐在跳舞”,而那些没有立意的诗,本身就没有意义。虽然诗是性情抒写,允许体裁的多样化和题材的多元化,但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赋予具象之外的精神涵义,则是诗歌创作的正确方向。

许峰老师的诗学观点和他的诗歌一样,都是这个时代最有价值的作品之一。诗人博览群书,游历甚广,见多识广和博学多才,最终成就了他的诗歌和文论体系。

诗人走南闯北,阅名山无数,最终也才定下了这本百座名山题咏的基调。他走过昆仑,走过武夷,走过三山五岳;走过千佛山、花果山、木兰山、王屋山;走过韶山、井冈山、大别山、沂蒙山、花山、盘山、高榜山……穿越时间,穿越地理,穿越《诗经》《楚辞》汉大赋,穿越魏晋风骨和李杜诗篇,一本带有中华民族精神的《中国百座名山题咏》的主题诗集,浩浩荡荡、气势恢宏,滚滚而来。这本由他精心打造的诗集,含百座名山,诗韵百首,构筑了中华民族瑰丽的万里江山图。它像号子,像猛士,像腾飞的巨龙,威猛刚烈,忠贞耿介;它像山歌、田歌、丝竹乐,曲调悠扬,充满柔情;它是和谐的风,风华绝代的雨;它是坚毅的岩石,孕育万物生机的土壤,它有灵动的气韵,挺立的精神;它像祖辈,像人民,像矗立的风景,任何严寒酷暑,也阻止不了它坚定的脚步、隆起的精神!我相信,当一个民族,有了山的精神,就会坚挺而立,稳如泰山!

巍巍中华,名山无数,写山的人很多,写水的人也不少。但把中国的名山大川汇编成为一本诗集的,许峰老师是第一人。这本由羊城晚报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百座名山题咏》,堪称名山之魂,赋予了这些名山大泽的气韵。

我很好奇,山高路远,水势滔天,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前赴后继,继往开来。读了许峰老师的这些诗后,我才知道,是因为山之伟岸,水之悠扬,这些,都是构成我们中华民族具象与意象的图腾。它的人文意义与地理意义等齐!我们繁衍生息、兴旺发达,都依赖着代代相传的民族智慧和独立自主的民族精神。

许峰老师出生在江汉平原的蕲春,那里正是荆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面临长江,背后桐山、武当山,荆楚文化的气息弥漫着古典诗意,是有名的将军市、教授县,自古以来,名人辈出:屈原、李时珍、张居正、闻一多等,都是荆楚文化孕育的精灵。他们的家国情怀和文釆,在诗人身上得以赓续和飞扬,让诗人同时兼有忠气、义气、奇气。生命的气场,传递着人文精神的写照:

“磐石如鳞苦峥嵘,风刀雪剑亦从容。

度得百日春风到,融冰续水育葱茏!”

这是许峰老师的主题诗集《中国百座名山题咏》的开篇诗《咏昆仑山》,写于父亲节,气势恢宏,主题明确,把山之宏伟与父之博爱联系在一起。邓三君先生评曰:

“人们常说‘父爱如山’,是因为一个称职的父亲必须具备山的厚重与深邃。山,尽管有不同的高度、不同的体量,但它永远伫立在那里。承受着酷暑炎热,也护育着山花烂漫;抵抗着风刀雪剑,也拥抱着万物生长!这是山的气魄,也是一个称职父亲的胸怀。诗人在父亲节以被誉为‘万山之宗’的昆仑山这个具象,来抒发心中的情感,其义不言自明!”

邓三君先生说得非常好!

这本《中国百座名山题咏》的主题诗集,我认为在艺术成就和艺术风格方面,是非常成熟的写作,和《四季如歌》《咏物悟道100首》一起,构成了许峰老师最完美的诗学体系。但这本诗集的书写难度,还要大于《四季如歌》《咏物悟道100首》。这是一本融历史神话,人文地理,风土人情以及植物学、社会学、文学、美学、哲学等内容于一体的大文章,如果没有广博的知识,深厚的底蕴,是无法完成的。这本诗集里的山,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地理概念,更不是普通的诗意空间,还是上升到了如鲁迅所说的“民族魂”的精神高度。上文中提到的《咏昆仑山》,就是把山的伟岸和父亲的博爱、担当、质朴、沉默等精神联系到了一起,倡导或书写的是一种“父爱如山”的象征精神。其次,这本诗集也是诗人文化漫游的足迹缩影,诗人饱满的情思和飞扬的情感,真实的旅游经历,为大山带来了了千姿百态的意象,营造了一种古典灵动的艺术美,增加了山的人文厚度。他的身临其境,留下了珍贵的图像和文字资料,是非常难能可贵。诗人每到一处釆风,都会拍照,留影,这是对山的敬意和依存,也是他作为新闻人的习惯使然。只要翻阅,就会看到一幅幅精美的图画映入眼帘。图文并茂、亦诗亦景,并在这本书的每一首诗的前面,都有山的文字简介,使读者更能清晰地了解和掌握这些名山的地川物貌。在每一首诗的后面,也都有点评,邓三君、方寸、陈正、张在永等名家都发表自己的观点。可以说这是一本融山的简介、图像、诗歌、评论于一体的名山身份代言的地理志,也可以说是一个时代诗意的延展和延伸。这么全面的诗集,放在浩瀚的诗歌历史中,都应该是唯一的存在。诗集在结构编排上,与《四季如歌》也有不同。这本诗集的内容比较集中,都是对百座名山的描写和抒发,《四季如歌》的题材则非常丰富,包括了诗人的感悟、咏怀、即兴等内容的诗歌。此外,这本《中国百座名山题咏》,全是以单诗的形式出现,而《四季如歌》,则全是以组诗的形式出现。唯一相同的是,诗体是一致的,都是七言四句,体现出诗人一贯的诗体。

在这本诗集里游览,就像是穿越时空的游侠,刀光剑影、快意恩仇、参禅悟道、寻师访友,品味着名山大川的丰釆神韵,又接受着诗人塑造的意境。从容儒雅,周密严谨,如工笔重彩,如水墨细微之处见精神。“飘飘乎如遗世独立”“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读后顿生几许诗情豪气。绣口一吐,便是半条长江。诗集由羊城晚报出版社出版,硬装,共两百多页。北京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江苏大学文学院教授李金坤博士以“概括精准”“托寓深刻”““比拟形象”“哲理隽永”四个维度,高度赞扬了诗人这本诗集的四大创作特色。

笔者根据诗人的诗情和各位名家大咖的提示,飘飘乎漫步于崇山峻岭之间。

武当山未列三山五岳,却是道教名山。在诗人的笔下,自有一番韵味:

“玄武真神隐山中,一代帝王气如虹!

自此天露沐生灵,四海臣服武当功。”

一一《咏武当山》

方寸老师说:“此诗大气磅礴,气势恢宏,读来豪情万丈,让人热血沸腾!”

武当山是诗人家乡湖北最出名的名山之一,古称太和山、仙室山,在湖北省十堰市境内,临汉江之险,居华中之要。北托秦岭,南依巴山,状若莲花,其型似火,连绵八百里鬼斧神工。相传是明教教主张无忌的师尊张三丰的清修地。诗人在诗中写出了“一代帝王气如虹”或者也正由此而暗有所指。诗中秦风楚韵,汉水流觞,武当天下奇,处处体现着“七十二峰朝大顶,二十四涧水长流”的奇观。武当山既是大极的发源地,又是以孙思邈为代表的武当名医的栖身之所。如果再把目光放远,相传炎帝神农氏曾在武当山治病疗伤,怡情养生。诗人的笔,胜过万语千言,浓缩了武当山的精神风貌和自然景观!

革命圣地延安,宝塔山是征象。诗人又以激昂的笔调,写出了欢快的新歌:

“宝塔傲立黄土坡,窑洞灯火映延河。

峥嵘岁月建新宇,强我中华奏欢歌。”

评论家张在永评曰:“诗人写塔、写山、写河,意在怀念延安岁月,歌颂延安精神,缅怀党中央在延安的革命功绩。”

长白山位于白山黑水之间,评论家陈正引用了诗人的前两句诗当作开篇语,令人浮想联翩:“长白无瑕耀人间,松涛和韵雪花翩。”如果不看后两句,是一幅绝世的风光图。可惜的是,帝国主义的铁蹄,曾在这块土地上无恶不作,堪称国耻。于是,诗人以诗叙史,发出了“强虏铁蹄玷璞玉”的悲愤。还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最终“林海虎啸震云天!”

……

数看数不厌,唯有中华山!因为只有中华山,才有举世闻名的创举。“看山归来不看岳,看岳归来不看山”,它们各有各的风釆,各有各的神韵,就像伟大的中华民族,昂首挺胸的人民。它们不光是静止独立的名山大泽,更是动态的、联系的、开放的民族精神的彰显!它们以山之伟岸,水之流觞,承载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气韵长河,美仑美奂,傲然挺立!脚踏地球经纬,牵手南极北极,完成了一个个举世瞩目神话般的传说。站在时代潮头,民族精神一直在奋发向前,这是大山赋予的厚望与厚重。这本《中国百座名山题咏》的主题诗集,就是山之浓缩,民族之魂,彰显的就是中华精神。

在即将写完这段文稿的时候,我想起许峰老师曾对我说过,他的诗前两句是对景物的自然描写,后两句则是赋予诗的灵魂和诗意,或者说一种精神。

他说:“写山也好,写水也好,写花也好,写草也好,绝对不是纯粹地去描写它的风貌,一定要赋予每一个物象的一种思想,一种灵魂。”他还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如果写诗是为了纯粹地去描写一下山水,描绘一下它的外貌特点,所有的诗都会雷同,那就是不叫千篇一律,叫千山一例了。虽然每座山都有它各种各样的奇峰秀水,但就是把那些描写出来,也没有多大的意义。而是要通过每一座山的一些外形外貌,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内容来赋予它的某种精神,这样的诗,才有了灵魂,有了境界。”

许峰老师的诗学观点和诗歌,正是中华自古以来就有的、但在现当代被抛弃的主流文化,在他的具体创作中被他重新激活。他的诗学体系非常完整,正面赋能,成为诗坛的一大奇景奇观,如山伟岸。

下面的章节,将持续展开。

一一写于2023年12日2日

诗人许峰

诗人简介:许峰,1957年3月30日出生于湖北省蕲春县檀林镇界岭村一个农民家庭,1974年高中毕业后当过小学民办教师、大队团支书、党支部副书记。1976年12月入伍到兰州军区,历任战士、连队文书、团宣传股战士报道员、营部书记,师、军、军区司令部新闻干事,其间在解放军报社学习,当见习编辑一年,随军赴云南老山前线轮战半年,是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首届毕业学员。1988年年底,调广州军区某集团军宣传处任新闻干事。1993年转业,历任广东省惠州市委组织部科员、副科长、科长,市委督查办主任、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兼督查办主任,市委副秘书长兼督查办主任。在部队18年从事新闻工作15年,自己独作和与人合作发表新闻、言论、诗歌、报告文学等作品1000余篇,其中110余篇获得兰州军区、广州军区和有关新闻媒体优秀作品奖。许峰的事迹曾以“我就是我”为题,被编入《军旅新闻方阵——全军优秀新闻干部风采录》一书,结集出版了《武都路133号》(报告文学集)、《留在绿色军营的记忆》(通讯集)《许峰获奖新闻作品选》《咏物悟道100首》(诗集)《中国百座名山题咏》诗集)《四季如歌》(组诗集)《许峰诗论》七本书。(邹中海)

责任编辑:赵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