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蛇口是中国领先的城市和园区综合开发运营服务商,致力于成为“美好生活承载者”,始终为城市发展与产业升级提供综合性的解决方案。
创立于1979年改革开放之初,招商蛇口凭借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毗邻香港的窗口优势和“敢为天下先”的文化理念,建设了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区,开展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市场经济改革探索,孵化了一大批行业领先的优秀企业,蛇口工业区因而被誉为改革开放的“试管”。
招商蛇口业务覆盖全球110个城市和地区,更是深刻融入湾区发展大时代。站在新时代的起点,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与湾区结缘的四十余载,招商蛇口深圳区域作为“梦”的结晶,传承蛇口血脉基因,始终怀抱热情,与湾区共美好、与城市共未来。
2022年12月,招商局历史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由招商蛇口深圳区域代建。选址微波山,立于绵延的山岗和海滨之间,像一朵漂浮的云坐落山顶,山脚下,就是著名的“时间广场”,致敬改革开放的先驱,铭记历史、面向未来。
改革开放第一声开山炮炸响的地方
微波山紧邻蛇口太子湾片区,与香港隔海相望,山林面积约3万平方米,海拔高度约43米。1979年7月,蛇口工业区的开拓者们在南海之滨无名山下炸石填海,打响改革开放开山第一炮。1981年,蛇口工业区在此山上兴建了微波通讯站,因此得名微波山。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视察蛇口时都曾登临微波山。新馆选址于此,意在铭记历史,面向未来,弘扬蛇口精神,致敬改革开放的先驱。
项目区位和周边环境
项目位于蛇口南海大道、工业一路、望海路交汇处,坐落于微波山山顶,可俯瞰海上世界片区和太子湾片区。总用地面积约2389.74平方米,总建面约7154.77平方米,总高度约23.95米。建筑共有五层,原址上的两层高的微波站老楼被完整封存保留,与新建成建筑完美结合,为博物馆的一个核心展区。主入口前厅设置在负一层,此外该层还设有多功能厅、接待室以及设备机房等配套用房。一层、二层为沉浸式常设历史展厅,通过种类繁多的历史文物以及珍贵的历史影像记录了招商局150年的历史进程,展现其与生俱来的社会使命以及敢为人先、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三层主要功能为架空层,除微波楼的顶层被设置为专用接待室外,其余架空层部分是向公众开放的观景平台,人们可在这里360度眺望蛇口的半岛的风光,俯仰今昔,见证进行时中 “城市展场”;四层功能主要为临时展厅,可作为各类主题展和艺术展的布展空间。层次丰富的展览体验使博物馆能适应当下大多类型展陈的需求,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
本项目通过将一座里程碑式的纪念性建筑与公园相结合,让市民们在游览过程中共创当下的城市记忆。人们登临微波山,极目远眺,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微波山——这个大隐隐于市的秘境不但为市民增添了一处文化生活的休闲场所,同时也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一处精神地标。
设计亮点:建筑篇
序厅希望之窗与标识墙
沿着观海路一路上山,山路两侧的植物郁郁葱葱。临近博物馆时,靠山一侧出现了一面长约100米的绿植墙,植物覆盖了挡土墙原来冰冷的水泥网格,将浓浓的春意一直引至博物馆的观景平台。绿植墙的尽头矗立着招商局历史博物馆的标识墙,洞石材质的景观墙与同为洞石立面的博物馆相得益彰,仿铜色的字体古朴而端庄。设计团队在推敲标识位置时,曾有几个放在博物馆立面上的方案,经过多轮方案比选,为了保持整栋博物馆立面的纯净最终将标识独立设置在了入口处。
靠近博物馆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个二层悬挑的曲面建筑——博物馆序厅。博物馆共有八个象征着希望之窗的观景窗口,序厅的窗口面积达44.94平方米,是所有观景窗口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个。
主入口及观景平台
主入口位于半地下一层,所处的观景平台可兼做消防车的回车场地,游人可以选择从前厅进入博物馆内部参观,也可以选择顺着一旁的景观台阶拾级而上,抵达三层至屋面进行游览。主入口上方吊顶采用规格为1150*2500*12.7的泡沫铝板,平整度好,整体感强,一直延申至室内前厅。博物馆的大门采用仿石材肌理的金属板制作,高5.1米、宽2.5米、重约3吨,开馆时为常开状态,引导着游客进入主入口的前厅。
三层架空让建筑体量凸显轻盈
由于山体公园占地面积不大,为了使山顶的四层高建筑看起来体量不会过于厚重,设计师将三层设计成架空层,使得整栋建筑体量被消减。整栋建筑的立面虽为石材,却仍然给人以轻盈、漂浮之感。本层的主要功能区设置在原历史建筑的屋面上,作为接待厅使用。三层架空层平时对公众开放,人们可以沿着外围景观台阶上到本层活动后顺着螺旋钢梯一直通到屋面。天井内侧采用的是弧形金属板,无论在日光下或夜间的灯光下,都能惊艳众人,是人们拍照打卡的绝佳场所。
在屋面俯瞰美景,凭海临风
屋面所有构筑物均以几何体形式呈现:圆形的天井、矩形的水箱间等等。从不同的几何体上能看到博物馆最具特色的两种建筑材料,金属板和骨料混凝土。屋面外围玻璃栏板并未完全拟合外轮廓线设计,而是在局部做了一些进退,整个屋面看上去即简洁又自由,游客们可以在这里俯瞰美景,凭海临风。
新老建筑的结合
博物馆内保留了1981年建设的微波站原址,包括一层、二层以及基础,并通过外墙、门窗、檐口的修复,将这座历史上经过多次改建的建筑得以重现。设计时通过空间布局与展览流线的强调让它成为了常设展中最大的一件“展品”。其内部的展陈空间则结合情境布置了改革开放年代的展品,让观众可以在空间和内容两个层面回溯当年的时代记忆。
象征历史的大门
博物馆采用5.1米*2.5米高、重约3吨的金属门作为大门为整栋建筑的点睛之笔。设计师认为这扇门应该足够重且足够大,因为其功能不仅仅是一道门。当象征历史的大门被缓缓推开的同时,招商局的历史长卷也徐徐展现在人们眼前。
“水滴”楼梯
水滴楼梯作为建筑中唯一一个楼梯间类型的空间在垂直方向上串联各层,结合水滴形的平面通过外窗、天光,将人向上引导,越靠近高处光线越充沛。楼梯间独立于展陈流线设置,可供后勤管理人员快速于层间来往,富有变化的空间序列也让它成为一个展陈之外可探索的空间。
设计亮点:室内篇
负一层大堂
室内延续建筑方案的概念初衷及设计风格,整体现代简洁,抛弃传统装饰手法转而重点营造建筑的空间感和节奏感。基于历史博物馆的项目定位150周年献礼工程的项目属性,室内使用了较多的定制化材料,以强化项目的独特性和企业辨识度。掺杂金属零件的骨料混凝土作墙、进口泡沫铝作顶,结合立体天花造型带来丰富的空间变化和视觉感受,黄铜标识点缀出空间品质。
多功能报告厅
负一层的多功能报告厅主要用于开展交流、分享和培训。富有光泽感的泡沫铝搭配极具力量感的混凝土材质,加上柔和的洗墙光线渲染,营造出独属于招商局历史博物馆的厚重感和历史性。窗洞设计提取了船舱中舷窗的元素,提醒着每一位到访者关于海港文化的基因脉络。
四层临展厅
可灵活承载各类展陈活动的四层临展厅,为丰富博物馆的展览内容和陈列形式提供了场地。设计师通过变化空间节奏、搭配材料肌理、引入自然光线,创造出现代、纯粹、简洁的展陈空间。室内细节处处体现设计巧思:将外立面同种洞石破碎并作为地面水磨石骨料,搭配自然散落的齿轮零件,让展厅富有历史感和故事性;几扇巨大的“希望之窗”,为展厅引入光线、自然和时间,也诉说着蛇口当下、招商未来。
承载未来的希望之阶
“楼梯”作为表达向上和希望的精神符号,在室内多次出现:二层常设展尾厅设计了一段直达四层临展厅的金色L型楼梯,引导观众从“历史”迈向“未来”;贯穿建筑各层的水滴楼梯从灰色混凝土的旋转梯逐渐变化为金色微水泥的直段梯,最后走向开阔的屋顶平台,引导观众踏着希望之阶、看到广阔天地、迈向明媚未来。
招商局历史主题展
一、二层以“百年求索 商道逐梦”为主题的常设展呈现了招商局150年的风雨征程和勇毅前行,引导公众在观展过程中感受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历史进程,向社会各界展现出招商局爱国自强、开拓诚信的企业精神和勇担使命、改革创新、勇立潮头的企业形象。
两层高的微波站在结构加固后被保留下来,作为一、二层常设展的一部分,还原了集装箱办公室、圆坛庙培训班和凯达玩具厂等场景,呈现了改革开放时期招商人勇于尝新、敢于奋斗的生动场面。
招商局历史博物馆(新馆)项目自酝酿到建成共经历了六年时间。从建筑空间到室内展陈,从材料选择到细节推敲,它是招商人和所有合作伙伴智慧与心血的结晶,成就了全体招商人共同的精神家园。
在这里,能看到海上世界的发展,感受太子湾的变化,在历史和未来的交汇点触动城市迭新背后的故事,致敬改革开放的先驱,铭记历史、面向未来。初心不变,步履不停,招商蛇口深圳公司将积极响应时代使命,携带着「挚爱为家 圈住美好」的全新品牌主张,以多元化业态运营,助力城市品质提升,奔赴与湾区共澎湃的美好未来。(刘群)
责任编辑:赵芹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