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

贵州威宁:坚守寻根溯源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发布时间:2023-11-16 11:33:51 来源:中国报道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形成了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在我国的历史典籍中,仁人志士层出不穷,中华美德熠熠生辉,民族精神世代传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爱国是高于一切的传统美德,正是如此,我们中华民族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爱国英雄,他们的英雄事迹为中华美德的最高音。

根正苗红:家世与早期参加革命经历

1921年2月10日,王国栋出生于河北省东光县后店乡大耿庄一户王姓人家中。王家祖辈家境还算殷实,至王国栋爷爷时,还在村里开着油坊。后因家道中落,王国栋由其舅母收养并“奶大”,舅母家虽然不富裕,但还是供养王国栋在小学里念了几年书,算是识了字,这对王国栋今后的革命人生与政治生涯至关重要。待到王国栋12岁时,舅妈家便已经无法供养王国栋日渐增长的各类需求了。无奈之下,王国栋的父亲将其接回家中抚养,继续务农。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发生,日寇侵略暴行,激起了王国栋的抗日救国热情,他毅然加入了县游击大队,投入抗日运动,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37年10月时,王国栋参加了刚由共产党领导的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改编的八路军115师343旅。同年他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因为作战英勇升职为排长。

解放与稳定:参与独四师起义和任职威宁县委书记

进入贵州省毕节地区后,三分区转为毕节军分区,王国栋亦转为军分区的政治部组织科长。1949年12月12日,解放军代表王国栋等到达威宁,威宁宣告和平解放。不久建立了威宁县人民政府,王国栋任威宁县委书记兼威宁县人民政府第一任县长。1949年12月16日,王国栋奉命率部分军政干部从毕节抵达当时的威宁县城忠义镇。师长马崑、副师长张镇坤、参谋长杜月泉等起义将领亲自到东门城外迎接王国栋等入城。王国栋等人受到了威宁各族人民和独四师广大官兵的热烈欢迎。这种热烈而隆重的欢迎场面,是威宁各族人民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人民日夜盼望的红军终于回来了。12月17日,威宁县长兼独四师师长马崑在县政府门前的广场上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热情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威接管。1950年2月1日,接中央毕节地委、行署密电通知,组建中共威宁县委和县人民政府,任命王国栋同志为中共威宁县委书记兼县长,罗文启为组织部长,王友成为税务局长。县委由王国栋、罗文启、王友成三人组成。2月14日,中共威宁县委书记、县长王国栋同志在原县政府礼堂主持召开全县征粮支前动员大会。4月7日上午,在收缴独四师警卫营的枪支后,王国栋同志率领威宁县委、政府机关人员和驻军余下午5时撤离威宁,当晚宿营妈姑,最后顺利到达毕节朱昌,威宁和平解放的工作至此告一段落。

精诚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正是像王国栋这样一批批真正的共产党人和全国军民仁人志士的无私奉献,才与盟军一起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进而打下了共产党的江山,开国建政,走上政治经济的强国之路。中国历史的风碑就建立在像他们这样短暂一生的火花四溅中。

血能够流,泪能够洒,但头不能低下,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本色,中国人的血脉流淌着顽强不屈的精神!多少荣辱,多少艰辛,多少奋斗,多少牺牲,我们的先辈用血、用汗、用宝贵的生命铸就了东方大地不屈的中华魂,换得华夏大地阳光灿烂!

幸福的生活是我们的祖辈、无数的英烈带着对祖国的挚爱、对人民的赤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这幸福来之不易,那里面凝聚着无数英雄的血与生命。这是他们为了捍卫祖国,保护人民而献出生命的回报,这是所有人民心中最甜的果实。

巍巍华夏,雄峙东方。56个民族血脉相连,多元一体绘中华。5000多年历史演进,5000多年民族融合,共同铸就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它不仅是一种民族意识、家国情怀,更是指引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导向。时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中华民族更要用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不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深化且推进,为实现中国梦与世界梦而共同努力。(威宁自治县民族宗教事务局 冶付娥)

责任编辑:赵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