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

中国网络文学在新媒体时代“出海远航”

发布时间:2023-09-13 12:00:08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努力展示一个生动立体的中国。当代中国作家创作的经典文学作品有自身的魅力与内涵,但同时其“中国性”也增加了国外读者理解的难度,减弱了其阅读的持久兴趣。“中国性”越多,翻译的难度和阅读的门槛就会越高。英语文化中的流行音乐、嘻哈文化和好莱坞电影都是依靠较低的门槛,通过打通受众的快感通道进入了中国市场。借助互联网等新媒体传播的网络文学就是快感文学的代表,作为一种新兴文学形态,中国网络文学正在成为塑造中国流行文化的强大力量之一。网络文学最早兴起的时候,也背负了不少争议,比如俚俗、格调不高、难登大雅之堂。但是网络文学里的“中国性”是自下而上生长的,是以古典小说、革命通俗文学、武侠小说等深深扎根于民间的通俗形式为基础建立起来的。那么,将通俗易懂的网络文学作品作为敲门砖,以较低的门槛让英语世界的受众接触中国文化,打造他们接受经典作品的文化基础,不失为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一种方式。

美籍华人赖静平(网名 RWX)于2014年创办了 Wuxiaworld 网站,中国网络文学开始进军英语世界,网络作家朱洪志的小说《盘龙》(Coiling Dragon)在北美网站获得高分评价,粉丝的“追更”(网络用语,读者追着作者更新作品的意思) 行为直接说明了英语读者对中国网络文学的兴趣。作为中国网络文学翻译的先驱——Wuxiaworld 的累计点击量在2017年突破了5亿,媒体将中国网络文学与美国好莱坞大片、日本动漫和韩国偶像剧称为“世界四大文化奇观”。早期的网络文学作品《盘龙》、《我欲封天》等网络玄幻小说的叙事方式契合了英语奇幻文学对不同于现实生活的“另一个世界”的想象,这种想象是基于普通人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其带来的快感亦可同游戏世界里的精神追求媲美。中国网络文学对个人英雄主义的彰显,也契合了英语世界读者对于英雄人物的认同,这种普世价值跨越国家和地域而实现共通与共享。

截止2022年9月,被英国大英图书馆收录的中国网络文学作品共计十六部,分别是《赘婿》《赤心巡天》《地球纪元》《第一序列》《大国重工》《大医凌然》《画春光》《大宋的智慧》《贞观大闲人》《神藏》《复兴之路》《纣临》《魔术江湖》《穹顶之上》《大讼师》《掌欢》。从外媒报道可见,这十六部作品既包括了科幻、历史、现实、奇幻等多个网络文学题材,也涉及了中国网络文学十余年发展历程中的经典作品。《赘婿》讲述了一系列的家国天下事,展现了主人公真挚的爱国情怀;《大国重工》被视为“穿越工业文”的代表作,将“中国制造”如何风靡全球娓娓道来;《画春光》讲述的是中国瓷器文化,呈现了一个隽永典雅的大国形象;《大宋的智慧》将重点放在为师之道,阐释了生存智慧和人间温情……每部作品虽然风格各异,但都讲述了饱满且生动的中国故事。

长期以来,英语文化成功借助全球化的浪潮进入中国受众的视野。要让中国文化走向文化影响力相对强大的英语世界,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外输出文本的层面,更要站在译作传播与接受的角度去审视和调整。北京大学中文系学者邵燕君、吉云飞认为,“对于中国网络文学的定位需要在全球媒介革命的视野中进行——它不是通俗文学的网络版,而是一种新媒介文学”。中国网络文学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正处于初级阶段,其翻译研究和跨文化传播正在被学术界关注和探索。网络文学是建立在读者选择机制基础上的,同时它的淘汰机制也非常残酷,网络文学整个生产和传播过程也有自己的特殊性。那么,中国网络文学作品在英语世界传播的动力除了点击率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吗? 怎样的译介模式才会让作品被持续地接受? 它的文化输出的价值或意义又是什么? 这些都是目前中国网络文学在英语世界传播需要研究的内容。

现阶段传播中国文学、文化不宜贪大求全,必须站在读者能否接受的角度、文化能否输出的角度来选择翻译和传播方式。中国网络文学在英语世界传播并受到政府、媒体和学术界的关注是近几年来的事情。网络文学继承了中国历史悠久的通俗文学传统,这个通俗文学传统主要包括《封神榜》《西游记》构建的神话体系,《红楼梦》构建的情感与世俗生活体系,《水浒》构建的底层社会小说体系以及《三国演义》构建的历史叙事体系等。中国网络文学对通俗文学继承并发展,有的小说重写神话故事,有的小说输出中国功夫,有的小说呈现中国美食,内容异彩纷呈。“老外”粉丝自发翻译百万字篇幅的中国网络文学作品,它们真正走进了国外读者的日常生活。中国网络文学“走出去”是新媒体时代的大势所趋,正是“网络性”让其跨越了国界和文化阻隔,具有了走向世界的力量。网络消弭了传播的藩篱,把全世界的读者连接为一体,极大拓展了中国当代文学传播的国际空间;并且网络传播汇集了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各种媒介方式,可以更生动、更多样化地传播中国当代文学。当中国网络文学在英语世界占有一席之地,英语读者对中国文学作品有更深层次的期待,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也就指日可待。(杨倩,四川传媒学院教师)

责任编辑:赵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