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

霍山县作协参加皖西学院“听茶说”研讨活动

发布时间:2023-07-14 10:15:29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通讯员 汪德国 高先安)2023年7月上旬,皖西学院相关院系部分师生赴安徽六安霍山开展“听茶说”调研活动。霍山作协成员应邀参加了这次活动。

此次活动由霍山县衡山镇镇政府和皖西学院联合举办。研讨会主题为“霍山茶文化及其他”。会议地点设在衡山镇政府大楼八楼会议室。出席研讨会的有六安市作协主席、霍山县作协顾问金从华,皖西学院文化传媒学院讲师熊辉,皖西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辅导员,院组织员杜文强,皖西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辅导员胡文彬及十数位学生。霍山县农业发展中心的赵主任,衡山镇宣传统战委员方程也出席了活动。霍山县作协主席俞亮,副主席汪德国,霍山西山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黄从升,县作协会员、“霍山黄芽”主产区大化坪镇资深茶文化研究员叶茂盛都参加了研讨。

金从华主席应主办方之邀主持了此次活动并作了引领性发言。金主席首先指出,霍山有茶,更有黄芽。霍山黄芽是霍山的一宝,唐代陆羽的《茶经》就收录了黄芽茶,多少年来,它就是贡茶的一种。这次皖西学院的师生们搞暑期社会实践的“听茶说”活动,选在了霍山,就说明你们很是青睐霍山黄芽,我相信你们的调研活动,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接着,金从华主席从文学的角度解说了霍山黄芽的特点。金主席饶有兴味地说道,你们看这杯子里的黄芽茶,刚泡开的时候,它是不是像一个人的青年阶段,还很不成熟,缺少人生的历练和经验,浮在面上,茶汁没出来,茶味很淡;在泡过一段时间后,茶叶下沉,茶汁出来了,茶味很浓,劲道也出来了,喝着很舒服。再经过一段时间,兑了二道汤,茶水最好喝,味道最足。可是三道汤之后,茶叶也沉底了,茶味也没有了,它的价值基本上就用完了。这不就是一种生命旅程吗?

作为东道主,衡山镇镇政府的方主任,对皖西学院师生和各位参研者的到来,表示了热忱地欢迎之后,着重谈了自己茶饮的一些感受。霍山县茶叶办公室的赵主任,则从霍山茶叶发展的历史、规模、品种以及发展方向方面作了全面的介绍。霍山县作协主席俞亮的家乡在黄芽主产区的大化坪,可以说是喝着黄芽茶长大的,也是一位对霍山黄芽情有独钟的饮者,她着重介绍了霍山黄芽的生长过程并分享了品味黄芽茶的一些经验体会。霍山西山文化研究会的名誉主席、资深研究者的黄从升,对黄芽茶有着很深厚的感情,因为他的家乡叫“茶园”,他与大家分享了家乡流传着的一个动人的茶故事。参加座谈会的霍山作协会员、大化坪著名的茶文化研究者叶茂盛,则是结合自己的历史、地理学研究,对“霍山黄芽”的生长环境、气候特点以及在历史上所产生的影响方面发表了很有见地的看法。参加座谈人员中唯一一个“50后”成员的汪德国,谈了他说喝过的茶叶品种:孩提时喝的是桂花拌茶叶沫子,然后是老茶票,再以后是黄大茶,再以后是大队茶厂制作的小绿茶。喝上黄芽茶是在中年之后的事了。这位茶客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其实一个人喝茶的历史,也可能反映出一部社会发展史。最后他还为大家朗诵了一首在第三届“金鸽诗歌奖”的获奖作品——《霍山黄芽》。

座谈会上,皖西学院的老师和学生也谈了他们参加座谈会的感受。还向有关参研人员提出了座谈没有提到的问题,都得到了他们想要得到的满意答案。

最后,皖西学院文化传媒分院的熊老师向参加座谈的领导和研讨人员表示了真诚的感谢,并表示一定要把研讨座谈和在霍山取得的“茶经”带回去,再“发酵”,转化成科研成果,报答革命老区、黄芽产地——霍山人民对皖西学院工作的大力支持。

当天下午,皖西学院师生一行,便赶赴霍山黄芽主产地大化坪镇进行实地考察。

责任编辑:石勇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