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通讯员 刘瞿)关心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合力推进。2023年暑期,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组织研究生志愿者团队与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卫健委计生协继续开展合作,为当地留守儿童和失独人员第三代提供了专业的心理支持和帮助。此次“心呵护 心成长”志愿活动包括“心呵护·为家护航”主题的家庭教育指导讲座、“心成长·幸福感受者计划”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心成长·和拖延说拜拜”主题的心理健康课和“心心相印”结对活动,助力儿童心理健康成长。
多方合力 共助心成长
7月6日,指导教师孙宁成组织团队召开了方案讨论会,进行了团辅模拟、讲座和课程试讲,以期让活动达到最佳效果。团队成员总结已有经验,兼顾江都区宜陵镇留守儿童和失独人员第三代的实际需求,本着认真严谨的态度制定了教学计划和课程活动内容,志愿者们反复推敲、精心打磨课程,期待为孩子们带来有乐趣又有意义的心理课堂。
7月9日晚,社会实践启动暨见面会在线上举办。活动由志愿队队长洪文颉主持,心理学院志愿者团队指导教师孙宁成,江都区计生协秘书长、心理协会副会长葛璐璐,江都区宜陵镇卫健办主任郭燕,部分失独三代儿童及其家长和研究生志愿者参加了此次启动会。与会领导老师表达了对活动的肯定与期待,鼓励志愿者团队利用做学专业知识,引导孩子们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度过一个健康、快乐、充实的假期。随后志愿者代表张新宇发言,表达团队同学将发扬志愿服务精神,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到具体实践中。最后与参会儿童进行了“心心相印”线上结对。随后,志愿者蔡亚静为家长精心录制“心呵护·为家护航”家庭教育指导讲座视频,介绍了孩子不同发展阶段的行为与心理特点,特别是学龄期儿童和青春期少年的特点,帮助家长科学教养不同年龄段孩子。
同侪共进 促进心发展
7月10日,在“幸福拍手歌”热身活动的热烈氛围中,暑期心理课环节正式启动。“幸福感受者计划”主题的自我接纳团体心理辅导,从“发现幸福”四色卡纸拼图给现场孩子们进行分组开启;“打卡幸福体验中心之五感官幸福档案”活动让孩子们关注日常幸福,感受身边的美好;通过“悦纳黑点,发现幸福感”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即使是看上去并不美丽的黑点,也可以通过想象和创作变成一张美丽的图画,学会从不同视角观察并思考问题。
“和拖延说拜拜”主题心理课中,以《海绵宝宝》中片段作为开场,引导孩子们理解什么是“拖延”;随后展示情景剧场“李想的暑假”,组织孩子们讨论拖延产生的原因,并认识到拖延带来的影响;接着和孩子们一起想出了应对和克服拖延的对策;最后体验一分钟环节让孩子们意识每一分钟的时间都是很宝贵,1分钟内也可以写很多口算题,练习很多汉字,要珍惜时间,抓紧行动。
墨香情长 拉近心距离
“心飞扬”团队的志愿者们与结对孩子定期进行书信往来,本次假期为孩子们准备了明信片,并在明信片中表达了自己的殷切祝福和热切希望:“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要害怕失败和挫折,因为每一次的挫折都是我们变得更坚强、更勇敢的机会,身边的师长同学也会在身边不断鼓励大家。相信自己,勇敢地面对困难;眼前遇到的问题,日后都会变成一份份宝贵的财富。”志愿者们满怀着对孩子们的真挚祝愿,希望他们能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能感受到周围人的关心鼓励,勇往直前。拉近了彼此心灵间的距离。我们期待来自志愿者的书信能给孩子们不断带来情感支持和心理动力,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体验到不同的乐趣,帮助他们建立健全心理和情感机制,培养起良好的品行,在成长道路上勇敢前行。
同时,志愿者还与留守儿童及其家长进行了一对一深入沟通交流,了解孩子们的日常表现和性格特点,与他们搭建起互信互助的桥梁。此外,为孩子们准备的带有学院logo的书签、明信片和钥匙扣等文创产品,也在他们播种下一颗有关南师心院的种子。
在本次“心呵护 心成长”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南师大心理学院“心飞扬”研究生志愿者团队践行和发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积极投身各项工作,用心关爱、真诚帮助。在当地工作人员、儿童和家长等的协助下,本次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心院学子用实际行动将书本上的专业知识落实到了实际生活中,关心关爱儿童心理健康,帮助他们茁壮成长!
责任编辑:石勇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