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

拳拳赤子心,漫漫收藏路,浓浓红色情

发布时间:2023-06-05 14:01:01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记戴廷斌的红瓷收藏之路

戴廷斌,男,1957年6月生,原南昌卷烟厂正式员工,1983年下海创业开始收藏古玩并经营艺术品市场。

走进戴廷斌的收藏室,简直就是一家博物馆,一排一排的陈列柜内,错落有致地放满了各种藏品,里面的宝贝琳琅满目、数不胜数,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在戴老师的所有藏品中,除了古玩和瓷板画以外,特别显眼且特别宝贵的当属于他收藏的各种艺术雕塑瓷,这些雕塑瓷品类繁多,样式齐全,形象写实,造型各异,各具特色。

在人物雕塑瓷中,静如处子,动如风云,或坐或立,或胖或瘦,或嗔或怒,或喜或忧,有的在持枪杀敌,有的在握拳怒吼,有的在奋笔疾书,有的在侧耳倾听,昂首挺胸、引吭高歌、低头思索、目光凝望、挽袖挥擘,其音容笑貌,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据戴老师自己介绍,他的这些艺术雕塑瓷,基本出自名家大师或工匠团队之手,如曾龙生、曾山东、张景祜、周国祯、李恭坤、刘祖然、刘玉庭、刘远长、刘小彬、刘津源、熊钢如、何水根、唐太禧等等。

当谈及自己的收藏经历时,他深有感触地说:其实,做收藏就是在给自己找罪受,想当初,吃亏上当这是难于避免的事,但这些都是必须需要经过的阶段,只有到市场上去考验,感受藏家的艰辛与不易,在得与失中去思考,才能领会收藏学问的博大精深。当你真正经历吃亏上当这种“阵痛”之后,才能真正迈向成熟的收藏之路。

受内心的驱动和兴趣的使然,他过早地下海成为淘宝市场收藏大军中的一员,他先后在景德镇、北京闯荡多年,并在南昌率先开起了一家陶瓷艺术品专营店,在北京注册了一家名为嘉宝国际拍卖公司,专门从事名家名作的拍卖与经营。

当初,他几乎每个月都要往景德镇、南昌、北京等地来回跑动,逛市场、搞拍卖、访大师、觅宝贝、玩收藏,这些都成了他的必修课程,他成为往返各地的常客,有名的古玩市场,健在的陶瓷大师,无不被他一一访了个遍。无论是严冬寒气袭人,还是酷暑骄阳似火,他一如既往,徜徉于市场,品玩在其中,一发而不可收。

从玩家到行家再到收藏鉴赏家,从无人知晓到成为一名公众人物,戴廷斌能在收藏界发生这种由“量变”到“质变”的成就,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沉淀过程,可谓是“无可奈何爱收藏,日积月累修 正果”。

仔细观察戴老师的藏品,发现不少是建国后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景德镇各大瓷厂的艺术瓷,类似于《农奴愤》、《红灯记》、《沙家浜》、《白毛女》、《三岔口》、《红色娘子军》、《民族大团圆》、《草原英雄》、《铁骑》、《国庆花车》、《戍边卫国》、《西沙群岛》、《反美怒火》、《工农商学兵》等红色题材作品比比皆是;也有不少是以历史故事或传统文化为题材的,比如《将相和》、《鲁林会》、《花木兰》、《梁祝》、《梁红玉击鼓》、《牛郎与织女》、《黛玉和宝玉》、《白娘子和小青》、《济公》、《八仙过海》、《十八罗汉》、《天女散花》、《福䘵寿三星》等各式人物,举不胜举。

其实,戴老师更热衷于收藏的是革命领袖和英模人物雕像。在他的陈列室,以领袖或英模为题材的雕塑藏品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 泽东》、《朱 德》、《林彪》、《罗盛教》、《白求恩》、《杨子荣》、《刘胡兰》、《赵一曼》、《欧阳海》、《雷锋》、《王进喜》、《焦裕禄》、《向秀丽》、《麦贤得》等等。

现如今,戴老师的雕塑瓷收藏品已形成革命战争、社会主义建设、领袖和英模人物、主旋律文化艺术、中华传统题材等诸多系列。

在这些“重头大戏”中,最引以为豪的是他收藏了一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 泽东》大型彩色半身瓷雕像,加之一尊左手捧桃右手持杖的《寿星佬》瓷雕作品。他说,这几件瓷雕作品和当年毛 主席访问苏联送给斯大林七十寿诞的寿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当年景德镇瓷雕大师曾龙升受命而创作的珍品,它们承载着新中国外交史上的一段神奇往事。

当年,由景德镇瓷雕大师曾龙升受命担纲主创,虽经加班加点,但后来仍只完成了《列宁》、《斯大林》、《毛 泽东》三尊塑像,为了弥补缺憾,同时也为表达对斯大林的祝寿之意,曾龙升大师于是利用自己的擅长,临时加做了一尊《寿星佬》立像一块送到北京。

作品送出去之后,曾龙升大师团队意犹未尽,于是又按当时外交国礼瓷同一比例、相同规格另外再做了几尊伟人配套雕塑作品(含寿星佬雕像)。戴廷斌后来所收藏的这组《马、恩、列、斯、毛》大型彩色半身瓷雕像及捧桃持杖《寿星佬》的瓷雕作品,便是其中难得的珍品之一。

还有一组让戴老师津津乐道的得意之作,是一排乳白色大型组雕《收租院》,共64组、83个人物,系当年景德镇瓷雕瓷厂的工匠们参照1965年轰动一时的四川美术学院创作的大型泥塑《收租院》缩小比例而进行的瓷艺再创作。虽然,泥塑原作已在新中国雕塑史上举足轻重,誉满神州。但是,这组瓷雕作品同样融入了瓷雕大师们的无数心血和才智,又经过了恰到好处的窑火洗礼,其艺术美感丝毫不陆逊色甚至一定程度上还超越了原来的泥塑作品,故亦成为当之无愧的艺术瑰宝之一。

除了大量收藏雕塑瓷外,戴廷斌同样痴迷于对“7501”瓷的偏好。

什么是“7501”瓷?1975年1月,中央办公厅给江西省委下达了一个“一号任务”,由景德镇陶瓷研究所研制一套专供瓷,称之为“7501工程”,烧制出来的瓷器就叫“7501瓷”。

景德镇陶瓷研究当年共生产了100余套上万件“7501”瓷,采用半薄胎、高白釉新工艺,经高温烧制而成,达到“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陶瓷最高境界标准,是景德镇千年精湛制瓷工艺技术的巅峰之作,也是具有中国人感情色彩与精神象征的红瓷经典。

“7501”当为瓷中圣品,养在深宫,鲜有流出,市面上更是罕见其尊容。只有独具中国慧根、收藏慧眼的人,才能最早认识到其难以估量的艺术价值,而戴廷斌老师便是其中一位,他凭着自己敏锐的思维,过人的感知,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就捷足先登,走上了“7501”瓷的淘宝、收藏之路。

戴廷斌对建国后红色雕塑瓷的收藏可谓是硕果累累,他不仅将搜寻半径从景德镇扩大到全国,而且还追踪回购当年通过各大友谊商店为创汇和外宣需要而流失海外的新中国雕塑瓷。

他不惜重金,倾囊相出,先后已从俄罗斯、马来西亚、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越南、法国和香港陆续回购了上百余(套)建国后艺术珍品瓷。

戴廷斌的藏品,立体、形象、艺术地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反映了那个火红的年代一段前所未有的政治文化现象,具有特殊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献价值。在每一件藏品的背后,其所代表的工艺价值、艺术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其所蕴含的历史背景、政治意义,更是难以言喻。

为了记住这段不可复制的历史,保存那些不可磨灭的印记,他对收藏“红色瓷”情有独钟,并与“跃进瓷”、“文革瓷”、“开放瓷”结下了不解之缘,正是抱着这样一种朴素情愫,他由当初的收藏现在转而又萌生了筹办“艺术陶瓷红色博物馆”的想法。

他认为,所有红色珍藏,承载着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录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他愿用自己的全部藏品,浓缩那段无法忘怀的时光,吸引各地陶瓷艺术爱好者前来参观交流。

收藏,是他人生的一种选择;建馆,是他活着的一种境界。他的这种执着,实在让人感动!但愿他的筹划建馆善行,能够越走越远……(姜强)

责任编辑:石勇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