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以人才振兴之航 扬乡村振兴之帆

发布时间:2023-05-29 11:26:42 来源:中国报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人才引领驱动”。回望百年征程,我们党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人才振兴,方能创造伟业,助力乡村振兴。

“古称国之宝,谷米与贤才”,要多元化引进人才。一是营造环境。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增强人才在本地工作的荣誉感、幸福感。要继续推进简政放权,优化营商环境,做好人才服务工作,激发人才活力,让广大人才没有后顾之忧,也没有办事繁琐的烦恼。要加强绿美建设工作,营造风景怡人,山清水秀的美丽环境,满足人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二是创新方式。人才引进工作要创新思维,多想办法,拓宽渠道,全方位引才。不拘一格降人才,不错过一个可用之才。同时要注重情感引才、乡愁引才等方式。三是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针对经济发展需要,制定人才引进计划,挑选引进相关人才,做到发现一批、引进一批、使用一批、储备一批。要大力拓宽人才柔性引进机制,要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步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苗成长需要雨水滋润。注重人才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培养现有人才,加大教育、培养力度。一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如党校要全方位培养,提高培训质量和水平。面向生产经营主战场,开展一些“订单式”的“短、平、快”的培训项目,不定期推荐人员参加各类专业技术培训班,提高其业务水平。二是采取人才轮流学习的交流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业务交流与学习。鼓励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各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及执业资格考试。三是建立传帮带,以老带新制度。乡村振兴,要锻造优秀人才队伍。所谓“人才兴乡村兴,人才强乡村强。” 完善人才培养的机制,通过多种人才培训方式,提升人才水平,建立“乡土人才库”,依据当地产业经济发展需要,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懂技术、懂党情的“地方专家”和“田秀才”,助力乡村振兴。

“用人如器,各取所长”,人才要做到物尽其用。一是科学地使用人才,最大程度地把人才配置到最需要的岗位,才能使人才的实力和综合潜力得到充分发挥,进而促进一个本地的全面发展;也唯有在使用中才能更好地发现和培养人才,并为引进和培养的人才创造更大的舞台。二是要进一步强化竞争机制,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要举办形式多样的技能大赛,引导人才在各项事业发展中真正凝聚心血、力量和智慧,从根本上激发人才干部的创业热情,释放人才潜力。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要创造条件留住人才。所谓“留人先留心。”一是要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创造良好工作环境。完善配套服务保障机制,创造好的硬件和软件环境。为人才岗位、工资、子女、住房等开辟服务“绿色通道”,为人才项目、土地、金融、科技等给予保障支持。二是要保护创新,宽容失败,搭建公平公正竞争角逐的平台,让能者优者得到实惠、位子、荣誉,确保引进的人才可以心无旁骛,潜心研究,事业上有干头、干事上有劲头、干成事有盼头。 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人才如粒粒种子,事业似广袤沃野,种子离不开土壤,向上生长需要悉心栽培。厚植事业发展的土壤,遍洒阳光雨露,才能更好助力人才成长。

“两弹一星”事业,培养出中国“氢弹之父”于敏等众多科技领军人才,“北斗”全球组网,孕育出大批80后、90后青年人才,载人航天工程,造就了大量专门人才。干事创业往往意味着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也是淬炼能力、增长才干的过程。乡村振兴,要靠人才振兴,人才要引得来、育得好、用得对、留得住,方能发挥人才的力量。(云县忙怀乡 何应竹)

责任编辑:石勇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