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轨道交通并不是一个陌生的领域,高铁、地铁都属于轨道交通的范畴。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无论是物资的运输还是人员的流动都对轨道交通有着极为强烈的诉求。21世纪更是全球加速发展的新纪元,也是我国步入快速发展的新时代,轨道交通的重要性自然也不言而喻。
近年来,高科技技术逐步实现突破,智能传感器、无线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在信号领域的应用又为轨道交通通信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推动了行业向“集成化、智能化、自动化、一体化”发展。
上海富欣智能交通控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欣智控”)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致力于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研发的高科技企业。至今为止,富欣智控实现了轨道交通核心机电系统的国产化、自主化。参与的上海浦江线是国内首条一次性开通全自动运行系统的最高等级GoA4线路;上海浦东机场捷运线是目前为止国内唯一一条采用钢轮钢轨制式的捷运线;列车自主运行系统(TACS)更是对标国际最新技术,实现了我国信号系统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
崔捷浩,本科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后取得上海交通大学精密仪器及机械硕士学位。荣获多项国家发明专利,硕士毕业后进入富欣智控参与设计与研发工作,担任系统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在列车控制与有轨电车系统检测领域具有7年工作经验。
肩负列车安全系统研发重要责任
在2013年、2014年的高峰期后,有轨电车建设走入了低谷。其主要原因是线路开通运营之后面临的两大挑战,一是速度,二是安全。在此期间,系统研发成了富欣智控的中心任务。
最开始,在国内的地铁自动列车防护控制系统(ATP)中,安全计算机平台系统是一个空白。担任系统工程师的崔捷浩任务艰巨,他承担起了研发,以及安全计算机平台的硬件、软件和系统设计等重要工作内容。通过不断的努力,崔捷浩所在的团队设计的列车控制安全计算机平台成功获得 “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铜奖。
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是中国工业领域面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和经贸交流合作平台,也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唯一具有评奖功能的大型工业博览会。自1999年创办以来,历经多年的发展创新,通过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品牌化运作,已发展成为通过国际展览联盟UFI认证,中国装备制造业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工业品牌展。
2014年,崔捷浩所在的团队也成为了第一个拿到德国莱茵TUV的SIL-4轨道交通功能安全认证的团队。德国莱茵TUV集团于柏林正式授予富欣智控JeRail(R)CBTC-1000证书时,执行副总裁 Thomas Aubel 博士用“决心、自豪、荣誉”三个词分别概括了富欣智控七年来,从开始研发到最终获得证书的艰辛之路。他表示:“随着 CBTC系统独立安全评估认证的完成,富欣智控从此获得了一张国际通行证,这对富欣智控,乃至对中国整个轨道交通信号行业而言,都是一个值得纪念的里程碑事件。”
这也标志着富欣智控历时7年研发在相继获得ATS 系统 SIL2级安全认证、ATP 平台产品SIL4级安全认证、联锁系统的SIL4安全认证、以及轨旁ATP和车载 ATP的SIL4安全认证后,最终完成了JeRail®CBTC 系统的整体开发研制和认证工作,达到了可进入商用的新阶段。
张江有轨电车车辆检测系统首创者
2015年,崔捷浩担任张江有轨电车车辆检测子系统研发的技术负责人,负责为张江有轨电车车辆段改造,设计车辆段列车检测系统。
张江有轨电车的车辆段原来是采用人工调度的方式实现车辆段的列车管理。改造的目的是要能够实现地铁、高铁车辆段的自动调度和信号灯管理。其中的子系统包括:列车检测、信号控制、中央调度系统、运行段设备接口等。崔捷浩所涉及的列车检测子系统是整个系统的一个关键环节,它负责对列车的驶入、驶出、轨道段的占用情况以及在库列车的情况,进行检测和统计。
张江有轨电车车辆段列车检测系统是一套特殊的综合性列车检测系统,它有别于一般的有轨电车、地铁、高铁列车的检测。当时,张江有轨电车是国内少数的胶轮+导轮的列车。它在外形上更类似于普通公交车,只是在地盘中部有一排导向轮控制列车在单根铁轨轨道上按既定的方向行驶。因此,无法采用普通的列车检测设备,如计轴、轨道电路等设备进行检测。为此,崔捷浩借鉴了普通车辆检测用的检测环线和检测地磁设备,对列车的存在性进行检测,并模拟列车计轴的出清、占用逻辑,设计了一套适用于张江有轨电车的车辆检测系统。该系统在国内为首创。
保护乘客安全,严把屏蔽门安全性
地铁屏蔽门夹人事件时有发生,一旦乘客被夹在屏蔽门和列车之间,很容易造成事故。尽管地铁公司已经要求屏蔽门提供放夹系统,但该系统并没有完整的功能安全认证,因此很难杜绝人身安全事故的再次发生。上海申通集团为此找到富欣智控来设计一套功能安全的屏蔽门防夹系统。经验丰富的崔捷浩参与了申通屏蔽门防夹系统功能安全研发。
担任技术负责人的崔捷浩分析了当前的光栅式乘客检测设备,并研究了多个行业的在线检测手段,提出了基于重量检测的屏蔽门防夹方案。同时,基于该方案,使用功能安全的设计方案,对系统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和项目预演,并通过了申通的立项。该方案在国内属于首创。
多项首创列车安全系统方案的诞生,也令崔捷浩成为了研发团队中最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未来,依然是我国轨道交通重点发展的年头,数字化、信息化、新技术、新工艺、更安全、更可靠、更环保将会是未来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主旋律。作为高等技术与研发人才,崔捷浩努力以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在实践中吸取国内外成功经验进行技术创新,为中国轨道交通列车控制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作出贡献。(文/马中未)
责任编辑:石勇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