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滨江教育的四条新路

发布时间:2023-02-03 17:21:05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通讯员 潘露敏 姚雅萍 刘超)在滨江,很少有家长纠结“学校问题”。

早在2020年7月,滨江就出台了《“让每一所学校都优质”行动计划方案》,明确要推进区域新名校集团化办学。两年过去,滨江中小学早已实现集团化办学100%覆盖,而滨江的教育品质,还在升级——

今年,滨江就启动了“四学”工程。

“优学”工程聚焦课堂育人主渠道,建设科技引领型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巩固扩大“双减”成果。

“乐学”工程聚焦拓展型课堂,注重学生养成教育和个性发展。

“研学”工程旨在打造高水平、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畅学”工程则侧重完善校园周边基础配套设施,畅通上下学道路。

不论学生、老师还是家长,都成为“四学”的受益者。

这幅全新的“四学”图景,再配上越建越新的校舍,正共同描绘着滨江“杭州美好教育新高地”的模样。

给孩子更大的课堂

滨江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优学”“乐学”工程给出了的答案。

滨江实验小学四年级的徐心妍,是个有着5年服务经验的公益小达人。还在幼儿园读大班时,她便拉着4位小伙伴成立了“五朵花公益小队”,如今公益小队的人数已发展到现在的上百人。

今年春节疫情期间,徐心妍发起了一个“压岁钱计划”,参与计划的有滨江实验小学、钱塘实验小学、闻涛小学、滨兴学校的27名学生。他们用自己的压岁钱,买了零食和能量棒,送去了社区防疫一线,“这样,来不及吃饭的叔叔阿姨们就不会饿着了。”

江南实验学校五年级学生叶夏安,则是位昆虫“专家”。他热爱昆虫,收藏了几千只昆虫标本,还举办过昆虫展,吸引了上万观众。

看到叶夏安如此痴迷昆虫,学校特地带他去拜访过上海中科院科学家王四宝。“他的爱好很特别,但学校鼓励他发展,邀请他在开学典礼上做专题演讲,还开设了昆虫社团让他担任小老师。”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在滨江,这样有“独特气质的学生”非常多——全区中小学生在体艺、科技等领域有1500多人次获市级以上荣誉,其中国家级150多人次、国际级近100人次。

为了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滨江区教育局还给孩子们找了一个更大的课堂:社会。

“滨江有2000多家高新企业,创新文化浓厚,这是我们的优势”,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3月,滨江区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杭州高新区(滨江)“科技教育大联盟”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实施办法》,邀请区内高新科技企业加入共担育人使命的队伍当中,开启协同育人新模式。

“企业进校园、学校进企业、企业家进课堂”,“三进”之下,不少滨江的孩子对科技产生了最初的萌动。

而随着“双减”的展开,滨江更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家庭为基础、学校为主体、社会为平台、专业为支撑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一系列“滨江实践”,成为了滨江将“优学”“乐学”落实的破题之要。

让老师“青出于蓝”

今年10月18日,滨江的学校都因为区里首个“班主任节”沸腾了。

江南实验学校811班的班主任杨仙丹,就收到了来自全体同学的感谢信———

“周末的北塘河边上,您带领‘起不来跑团’一路向前;学校运动会上,您鼓励我们超越自我、奋力拼搏;班会课上,您教会我们统筹安排、自我管理的‘小妙招’……”

杨仙丹不胜感慨,“我们的耕耘被看见、成效被认可还是其次,学生们变得更懂事了,这是班主任最大的幸福所在。”

而在高新实验学校,班主任们则选在这一天开展了一场特别的传承仪式,年轻教师和头雁教师结对,启动“师徒传薪”,大家携手共进。

“区里设立班主任节,既是对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的传承,也为辛勤耕耘的班主任们营造了一个和谐、愉快的工作氛围,让每位班主任都成为滨江教育的代言人。”滨江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班主任节的设立,是滨江“研学”工程的一个缩影。

在滨江,政府还通过对不同类型教师的多方位了解,实施了具有针对性的在职培训课程体系。体系中,有后备干部领雁班、名师名校长头雁班、卓越教师班、青年骨干教师云雁班与针对新教师的鸣雁班、针对班主任的大雁班等等,精准对标、因势利导。

这样的大力支持下,一批又一批滨江教师正“青出于蓝”。90后副校级干部李浩,今年暑假就参加了滨江区青年干部训练营。

经过半年的训练,他觉得“看待问题的格局变大了,处理事情的心态也更稳了”,“每一次阶段复盘,我们都会直面自己训练中出现的问题,让自己‘出出汗’,更‘长长高’。”

“研学”工程的整体推动下,滨江不断完善“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已连续五年斩获浙江省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全省唯一),赢得了长三角班主任大赛组委会赞许,并将长三角班主任大赛放在了滨江举办。

让家长更有安全感

每天清晨7点半,家住江涛阁的钱塘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殷子筱,会一路快乐地走到学校。

从她家门口,到钱塘实验小学的路面上,用醒目的蓝色线条划分出了一条宽1.2米的“通道”。殷子筱每天上下学就都走它。

背着统一的黄书包,戴着统一的黄帽子,拿着统一的智能学生卡,这是她每天出门上学的“三件套”。

“学校开通这条路后,我就报名了,领到了装备。”殷子筱说,以前她尝试过走路上下学,但爸爸妈妈有点不放心,“有了这条路,爸爸妈妈才觉得安全了。”

和殷子筱一样的,还有奥体实验小学的汪思颖,她每天和同学一起放学,嬉笑中走过1000米的回家路,从不需要父母接送。“沿着画蓝线的通道,我就能安全到家啦!”

汪思颖说,爸妈本来工作就忙,没有时间接送,现在她越来越喜欢自己走路,“时间自己掌控,还能一路和同学聊天。”路上有什么事情,也可以通过智能学生卡,直接拨通老师和爸爸妈妈的电话,真的遇上突发状况,更可以实现“一键呼救”。

这条连起学校和家的蓝色步行通道,是滨江区创新做法、先行先试的首条“通学路”。它的“诞生”始于对教育场景新变化的体察——

随着“双减”政策不断扎实落地,为了进一步缓解校园周边交通压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滨江区成立了由教育、民政、交警、城管、街道和社区等多部门组成的专班。

在多部联动下,“通学路”以最快的速度开通了。

“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学校为学生配备了专门的出行标识,包括黄色的安全帽、书包、徽章和电子学生证等等。”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电子学生证和家长联网,设置了sos呼叫键和能够联系班主任、家长的快捷数字键等紧急报警系统。孩子一旦感知到危险,家长、校方以及社区都能第一时间收到信号。”

截至目前,全区共启用两条通学路,覆盖丹枫实验小学、奥体实验小学、钱塘实验小学,每天约有240名学生走“通学路”上下学。预计到今年12月底,还将开通3条通学路,覆盖钱江湾小学、春晖小学等4所学校。未来,具备条件的学校和小区之间都会开通“通学路”,让孩子们使用“通学路”上下学在滨江成为一种常态。

当然,除了“通学路”,建好每一所学校,也是滨江送给孩子们的礼物。今年,滨江区的校园建设依然持续发力,全区共有学校建设项目25个,其中投用项目4个、完工项目4个、续建项目12个、开工项目5个。

过硬的校园环境、中小学100%覆盖的集团化办学带来的“畅学”,搭载愈发生动的“优学”“乐学”与愈发科学的“研学”机制,一副生态有机的“四学”图景,让滨江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上好学校。

这就是为什么在滨江,很少有家长纠结“学校问题”,因为好学校,家门口就有。

责任编辑:石勇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