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音袅袅入湿地,向“新”求变绘新景。
近年来,盐城市建湖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锚定“建设江淮绿心,打造千亿之城”目标任务,立足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赋能美丽建湖建设,凝“新”聚力,务实笃行,持续为打造最美“江淮绿心”增光添彩,一幅生态美、产业兴、民生暖的幸福画卷正在水乡大地徐徐铺展。

厚植绿色底蕴 彰显生态宜居新气象
建湖地处江淮生态经济区的核心板块,境内湖、荡、河、渠星罗棋布,湿地、平原、林网、田园风情各异,素有“水乡明珠”“千河之城”美誉,是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县,生态质量指数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
生态好不好,鸟儿最知道。去冬今春,1400余只小天鹅穿越迢迢万里,飞临建湖栖息越冬。这是建湖生态文明建设的精彩缩影,诠释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道。
近年来,建湖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扎实推进美丽建湖建设,生态本底愈来愈浓。全县现有林地面积26万多亩,林木覆盖率达24.47%,建成绿美村庄26个;县城建成公园绿地39个,绿化覆盖率达42.58%。

秋高气爽正当时。漫步在里下河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九龙口湿地,这里碧水蓝天,九河汇聚,白鹭点点,相映成趣。然而谁曾想到,这片鱼鸟翔集、面积达3000多公顷的潟湖型原生态湿地,曾因过度开发导致水质下降,湿地生态一度失衡。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为了恢复九龙口湿地生态,建湖历届县委、县政府都高度重视,大力实施湿地退圩还湿工程,全面整治湿地水环境,提高湿地生态系统质量。
目前,九龙口栖息繁衍的候鸟和鱼类种群数量快速增加,还发现震旦鸦雀、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九龙口也成为全国首家“碳中和”景区、国家地理首个“双框之城”。这是建湖生态治理成效的生动注脚,更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诗意回应。

建湖不仅有秀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还拥有两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淮剧和建湖杂技。当淮杂“非遗”与湿地“世遗”完美交融、相互赋能,建湖便走出了一条“文化经济化”的特色发展之路。
近日,建湖县淮剧团创排的大型现代淮剧《燃尽硝烟》正在全市巡演。该剧是省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成功入选省紫金文化艺术节舞台艺术汇演,这既是对该作品艺术品质的高度肯定,又是国家级非遗“淮剧”在红色题材创作中创新突破的有力见证。
8月21日晚,建湖县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座无虚席,一场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在此开启——音舞诗画杂技剧《盐·运》,以新颖的杂技表演、优美的诗词歌赋、震撼的视觉效果,生动展示盐业发展历程对大运河文化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仿佛展开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历史长卷。
为了用更多“淮杂”语言讲好中国故事,释放文旅融合新活力,建湖县将位于九龙口的古村沙庄,改建成为集“淮杂”传承、沉浸式演出等于一体的淮剧小镇。小镇坚持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以其独有的特色展示着“非遗+旅游”的魅力,“白天看景、晚上看戏”已经成为建湖文旅最亮眼的一张名片,不断推动淮杂“非遗”与湿地“世遗”深度融合、良性互动。

抢抓时代风口 打造产业升级新引擎
在推进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征程中,建湖致力于打造千亿级产业之城。这是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主动,对区域经济实力的一次全面提升。近年来,建湖县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大力提升产业的“含绿量、含金量、含新量”,确保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丰收。
在建湖鸿达阀门管件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智能制造的氛围扑面而来,数控设备高效运转,机械手臂精准操作,AGV智能搬运机器人来回穿梭。“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实现阀门生产的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不仅效率提上去了,产品稳定性也更有保障。”公司副总经理刘红霞表示,公司先后荣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绿色工厂、省智能制造工厂等荣誉。
鸿达阀门公司的成功实践,折射出建湖推进绿色化发展的努力。建湖抢抓国家政策机遇,支持机械、纺织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科技赋能绿色低碳转型,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上市企业培育行动,推动规上企业市级以上研发机构、智改数转网联实现全覆盖。
面对发展新风口,今年以来,建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将大力发展机器人、低空经济等产业作为未来产业新赛道,抢抓发展先机,奋力在新时代产业变革浪潮中展翅高飞。

在普渡机器人建湖工厂车间的生产线上,一个个零部件依次有序进行组装,一台台普渡机器人快速下线,经过一系列严格测试后,最终出厂进入应用场景。今年6月,第10万台机器人正式下线,标志着普渡机器人在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更加稳固,也意味着服务机器人在全球范围内的商业化落地迈入了全新的辉煌阶段。
为抢先“卡位”机器人未来产业,建湖县既大力招引普渡机器人、海柔机器人、柳叶刀医疗机器人等高科技产业项目,又积极引进科研院所、高端人才搭建高能级创新平台,为当地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走进江苏鹰翼低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各种型号的产品有序摆放,装配人员正在为无人机安装调试。公司副总经理倪昌柱表示,依托数字鹰集团总部技术支撑,公司重点布局CZ25型垂直起降无人机和XF07型高楼消防灭火专用无人机产品生产,项目全部投产后,可年产200台工业无人机,开票销售收入2亿元。
随着低空经济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新蓝海”与核心驱动力,建湖充分发挥全省“十三五”期间首家A1型通用机场载体优势,大力引进和培育无人机制造、航空物流、低空旅游等相关企业,形成完整的低空经济产业链,目前飞行服务中心、检验检测中心、飞行培训中心、科产融合中心和无人机试飞基地等“四中心一基地”初具雏形,数字鹰、因诺、蜂巢等一批企业相继投产,“天空之城”的想象正在成为现实。
低空领域人才培养,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支撑。9月1日,建湖首期无人机培训班在建湖低空飞行培训中心正式开班,其聚焦全机型业务种类、全资质培训能力、全行业场景应用的培训体系,将为全县低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

聚焦为民实事 勾勒美好生活新图景
“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今年以来,建湖县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不断为群众幸福生活“升温加码”。
城市更新,牵动民生幸福、关乎城市未来。为改善城区水环境,建湖县正加速推进雨污分流混接点改造。连日来,县城人民路沿线及城区各点位施工有序开展,计划今年12月底前完成全部改造,让雨水、污水“各行其道”,从源头改善城市水生态。
建湖县污水处理公司负责人表示,将严把工程质量和序时进度,挂图作战,让这项“看不见的地下工程”,切实转化为市民“看得见的碧水清波”,为建设美丽建湖筑牢基础。
住房是民生之重,“安居”才能“乐业”。在县城锦绣苑小区,小区改造加快推进,工人在脚手架上认真作业,各种机械有序运转……“以前小区屋顶漏水,外墙破旧,停车位也严重不足,生活很不方便。”居民王女士高兴地说,以后的日子肯定会更好。
近年来,建湖把老旧小区改造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已累计完成35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覆盖254幢居民楼、7860户家庭,改造总建筑面积达94.17万平方米,实现“一次改造、全面见效”“既让居民受益、更让居民满意”的最好效果。

幸福食堂守护老人幸福时光。午餐时分,建湖县智慧养老服务中心的助餐点前已排起队,各种荤素搭配的菜品满足了老人多样化的口味需求,整个食堂充满了浓浓的烟火气和人情味。“年纪大了,买菜、做饭都成了难事,这个食堂每天采购新鲜食材,饭菜好吃又便宜,真是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正在用餐的张大爷笑着说。
如今,建湖社区养老服务功能持续完善,已建成4个枢纽式养老综合体、54个长者幸福食堂,大力推动专业化、连锁化、品牌化运营,不断提升服务品质,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舌尖上”的幸福。同时,构建起县镇村三级“数智”养老服务网,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为老人托起幸福“夕阳红”。
医疗保障问题一直是群众关心关注的焦点。“肝功能好不好?最好做一次CT检查,像你这个情况是一定要早治。”在县人民医院与病人耐心沟通的医生,正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省人民医院肝脏外科教授王学浩。“专家来义诊,我们不用出远门就能享受到顶级的医疗服务,真是太方便了。”前来就诊的李大妈感激地说。
为了让百姓少花钱、少跑路、看好病,建湖通过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和服务管理水平,构建起“1+17+232”县镇村三级联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就近看。
……
一个个暖心实事、一项项惠民政策,生动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未来,建湖将不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各项民生工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以全方位实力书写新的时代篇章。(周俊 曹恒锋 李定军 杨先锋)
责任编辑:石勇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