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江苏盐城环保科技城固体废物治理研究中心深度参与编制的《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生活垃圾分类温室气体减排核算指南》《厨余垃圾处理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三项团体标准顺利通过专业审查。这一成果不仅填补了我国固废处理细分场景碳核算的标准空白,更成为盐城环保科技城长期深耕低碳领域、以标准创新引领产业转型的生动注脚,彰显其从“技术研发”到“规则制定”的低碳发展进阶路径。
此次通过审查的三项标准,是盐城环保科技城立足固废治理产业优势、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的精准发力。作为核心参与单位,固废治理研究中心依托科技城在固废处理领域10余年的技术积累与数据沉淀,联合清华大学、亚太中心等20余家产学研单位,历时8个月攻克核算边界界定、数据验证方法等关键难题。审查阶段,来自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机构的专家一致认定,标准不仅与国际规范高度衔接,更针对国内固废处理产业特点创新设计核算模型,如《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指南》首次将“能源消耗碳足迹”纳入全流程核算,《生活垃圾分类指南》建立“分类效率-减排量”动态关联公式,为行业提供了兼具科学性与实操性的“碳核算标尺”。
“标准的价值,在于把低碳发展从‘理念’转化为‘可落地的行动方案’。”固废治理研究中心负责人指出,此前固废处理行业因缺乏统一核算标准,企业碳排放数据“算不清、比不了”,既影响碳减排目标的精准落地,也制约了行业参与碳交易、绿色金融等低碳政策红利的能力。而此次三项标准的出台,打通了固废处理产业与低碳经济衔接的“关键一环”。
三项标准的突破,并非孤立的技术成果,而是盐城环保科技城系统性布局低碳产业的必然结果。近年来,盐城环保科技城围绕打造“零碳工业园区”核心定位,在固废处理领域,构建起“研发平台-产业集群-应用场景”三位一体的发展体系,在研发端,建成固危废鉴别与研发实验室、低碳技术联合研发中心等专业平台,累计突破油泥处理、重金属处理、核废物处理等关键核心技术10余项,在省级创业大赛多次获奖;在产业端,集聚中科京投、中洁环淼等固废处理龙头企业10余家,形成从固废收集、鉴别、处理到资源化利用的全产业链;在应用端,率先在园区内打造“零碳工厂”“低碳社区”等试点场景,将光伏供电、智慧碳监测等技术融入产业生产与居民生活,为标准的实践应用提供了“真实场景”。
此次参与标准编制的过程,更是科技城“产学研用”协同机制的集中体现。据介绍,标准编制过程中,科技城不仅提供了实验室检测数据、企业生产案例等“实战素材”,更组织园区内 10 家企业开展标准试点验证,将产业实践中遇到的“核算难点”“减排痛点”转化为标准中的技术条款,使标准既具备理论高度,又能贴合产业实际需求。这种“从产业中来、到产业中去”的标准研制模式,也让科技城成为连接“技术创新”与“产业落地”的重要纽带。
从“行业参与者”到“规则制定者”的跨越,标志着盐城环保科技城在固废处理低碳领域的影响力,从“技术输出”升级为“规则制定”,进一步巩固其在全国固废治理低碳产业中的引领地位。近年来,科技城已累计参与制定国家、行业、地方及团体标准60余项,涉及固废处理、节能降耗、低碳材料等多个领域,成为国内固废低碳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
“标准是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也是低碳发展的‘指挥棒’。”盐城环保科技城相关负责人表示,科技城将以“标准创新”为支点,率先推动标准在区域内落地应用,撬动固废治理产业的绿色升级。(袁鹰 袁登国)
责任编辑:石勇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