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法官,廖法官!”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抖,吴某的语气里满是按捺不住的激动,“今天,就在刚才,我拿到身份证了,户籍也彻底恢复了。感谢你们让我在法律上、在生活里重新‘活’过来了!”
近日,海门法院民一庭法官助理廖莉莎接到吴某打来的报喜电话时,听筒里传来的雀跃还没散尽。2025年初春,初见吴某的画面已悄然漫上心头——那天,一位头发花白的男子站在法院立案大厅,手中握着宣告他死亡的民事判决书,声音沙哑地道出:“我想.....撤销我的死亡判决”。
时间回溯至1995年2月,时年34岁的吴某因事业受挫、生活不顺心,悄然离开家乡。吴某的家属寻遍邻里乡镇,报警、登报、张贴寻人启事,却始终杳无音信。4年漫长的寻找未果后,彻底绝望的家属于1999年向法院申请宣告吴某死亡。法院在全国性报刊刊登寻找吴某的公告,公告期满一年后仍无任何线索。2000年,海门法院依法作出宣告吴某死亡的判决。从此,吴某的户口被注销,婚姻关系终止,遗产按法定继承分配——吴某在法律意义上“消失”了。
如今,面对吴某撤销宣告死亡的申请,廖莉莎在阅卷后迅速厘清了办案思路:首先要核实此时出现的吴某与宣告死亡判决书中的吴某是否为同一人。然而身份核实远非易事,吴某失踪多年,户籍信息早已因宣告死亡被注销,现存的身份证件磨损严重,关键信息模糊不清;吴某的直系亲属或过世或失联,旁证链条几乎断裂,每一步核查都如同在碎片化的线索中拼凑真相。经过多番努力,廖莉莎辗转联系上吴某的弟弟,对方起初充满抵触:“人都‘死’了几十年了,现在突然出现,谁知道真假?”廖莉莎没有急于说服,在耐心讲解撤销宣告死亡的法律程序后轻声说道:“你哥哥失踪多年,你心里肯定也惦念着吧?你是他血缘最近的亲人,你的辨认和证词,对确认他的身份至关重要。这不仅是帮他,也是帮你自己了却多年心事。”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谈后,吴某的弟弟答应出庭作证,并协助找到曾与吴某共事多年的老同事出庭辨认吴某身份。
开庭那天,吴某兄弟俩时隔30年再次相见,吴某弟弟快步走到吴某身前,拉着吴某的手说:“是你,哥,真的是你......”吴某不禁红了眼眶,紧握住弟弟的手,嘴唇嗫嚅着低唤出:“小弟......”在多重证据相互印证下,终于确认了眼前的吴某与判决书中的当事人确为同一人。经过严谨的审理程序,海门法院依法作出撤销宣告吴某死亡的判决。当法槌敲响的那一刻,法庭内弥漫着一种特殊的氛围,既有法律的庄严,又有人性的温暖。
案件审结后,廖莉莎并没有就此止步,她主动联系当地派出所,向派出所反映吴某的具体情况,帮助吴某了解恢复户籍、重新办理身份证的流程。在回访时,已经领取到身份证的吴某向廖莉莎感慨道:“新的身份证也是我新生活的通行证啊......”
“每一个司法判决都关乎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宣告死亡的撤销更是如此。它不仅是一次法律程序的履行,更是一次对生命尊重、对人权保障的生动实践。法官付出的每一份努力,都是为了让法律成为守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坚固屏障。”廖莉莎心中默默想到。
(海门法院 余婷)
责任编辑:石勇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