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号称“全球头号癌症杀手”,手术切除对患者肺功能要求较高,但是当肺功能很差的患者患有肺癌怎么办呢?

近日,淮安医院胸外科团队联合呼吸内科、麻醉科、ICU等多学科“接力”营救,成功让一名肺功能严重受损的肺癌患者顺利行胸腔镜手术治疗。
确诊肺癌,她该何去何从
患者朱奶奶,71岁,是一位抽烟40余年的老烟枪,日均两包烟,常年累月的吸烟给她的肺部造成严重不可逆的损伤,肺功能极差,活动耐力明显减弱,近期检查发现左下肺实性结节,影像检查考虑为肺癌。
入院检查肺功能检测显示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值0.57,仅占预计值的40%,血气分析氧分压仅56mmHg,临床诊断慢性呼吸衰竭,在指南列为胸部手术禁忌,但此患者术前诊断考虑为早期肺癌,如果放弃外科手术治疗而选择内科保守治疗,不仅治疗时间长,花费大,还会导致疾病预后差,此类种种的治疗过程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也是沉重的煎熬。
找对良医,她获得一线生机
胸外科赵炎医师接诊后,对患者病情做了全面的分析,并组织了呼吸内科、麻醉科、ICU等多学科会诊共同讨论下一步治疗计划,赵炎医生对患者的病情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他告诉患者及家属近年来淮安医院胸外科通过预防在先的理念、术前积极改善患者肺功能以及围手术期精心的治疗,已经成功为多位重度肺功能受损的肺癌患者手术治疗,并且都顺利康复出院。这给了患者及家属莫大的信心。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赵炎医生为患者制定了详细的术前准备方案,要求患者戒烟,每天低流量吸氧4-6小时;每天进行爬楼训练,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每日拍背咳痰;予以药物消炎、化痰、平喘治疗,支气管舒张剂吸入改善喘息……为防止患者锻炼“偷懒”,医护人员每天查房时对每次锻炼时间、每天锻炼次数以及每日目标进行量化,每日服药时间及剂量由医护监督下执行。
突破“禁区”,单孔腔镜显奇效
按照计划,患者于7月3日上午在全麻下行“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淋巴结清扫”手术,手术期间麻醉医师多次予以吸痰等处理,术后转入ICU复苏,顺利脱机拔管,次日返回胸外科病房,手术后第2天辅助其下地活动,并叮嘱其勤拍背咳痰,经过精细的围手术期处理及对应药物治疗,患者目前已经可以自由活动,术后1周患者康复出院。
患者术后病理提示肺鳞状细胞癌,采取肺段切除,不仅切除病灶,而且为患者保留更多健康肺组织,减小手术对患者后期肺功能的影响,提高生活质量;单孔胸腔镜能最大程度减少手术创伤,促进术后快速康复。
近年来,淮安医院胸外科坚持以病人为根本,以临床为导向,不断创新、勇于探索,已成功为多例重度肺功能受损的肺癌患者实施手术治疗。下一步,淮安医院胸外科团队将持续深耕微创手术领域,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与服务质量,以更精湛的技术全力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赵炎 钱增芹)
责任编辑:石勇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