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无影灯下的“关节人生” ——记淮安医院共产党员、骨科主任朱玉科

发布时间:2025-09-10 15:08:26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在淮安市淮安医院骨二科走廊总有个步履匆匆的身影在来回穿梭,时而抬头读片,对着影像片皱眉思索;时而俯身在患者伤处仔细查看创口情况;亦或换作一身绿衣,在无影灯下精雕细琢,复原伤处……

作为一名党员,他守正创新、甘于奉献;作为一位医者,他深耕骨伤、造福民众;他用医手与医智为无数个腿脚不便的骨伤患者带来行走的自由。他,就是淮安医院骨科主任朱玉科。

初遇正骨治疗引出学医路

无尚医德、人间大爱

他有一个乳名叫成碗,小成碗从小在农村长大,父母为了生活四处奔波,长期跟着奶奶生活,每天除了上学就是跟乡里邻外的小伙伴们成群结队的玩耍。有一次,他在屋后河边逮鱼,发现一个小伙伴双脚深陷在淤泥里动弹不得,立即召集其他的小伙伴找来一根长木棍,一头抓在岸边小伙伴们的手里,一头抓在深陷泥潭小伙伴的手里,用力将棍子往岸边拉,终于小伙伴的脚底的淤泥开始松动了,一步一步缓慢的往岸边移动,在快到河边的时候,大家放下棍子,伸出小手拉着上岸,谁料小伙伴在被拉拽的过程中突然嚎啕大哭,出现右侧肩关节变形不能动了,小朋友们瞬间吓怕了,各自跑回了家。

小成碗临危不惧,带着小伙伴找到奶奶,奶奶立即带着他们去了村子桥头西边的卫生室,医生们束手无策,建议他们到村东头找会武术的成大爷帮忙看看。小成碗与奶奶一起又去找了成大爷,成大爷身穿练功服,鼻梁架了一副老花镜,他轻轻脱去小伙伴的外套查看右侧肩关节情况,他先用手摸、再轻压,小伙伴“啊”的一声叫了起来,成大爷初步怀疑是右侧肩关节脱位,只见成大爷一手轻抚右侧肩部,一手拉着右侧手腕,一拽一拉一提,只听到“咔嚓”一声,小伙伴的右肩立马不疼了,也可以自由活动了。在一旁“看热闹”的小成碗倍感神奇,从那时便暗暗发誓,他长大以后也要跟成大爷一样,用一双“医手”分分钟解决患者的病痛。

巧借外力为关节患者解病痛

无尚医德、人间大爱

朱玉科深知只有不断汲取国内外前沿知识,优化手术方式,减少创伤,才能更好的为患者减轻痛苦,尽一位仁医的职责。他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学习国内外先进的骨科诊疗技术,先后在江苏省人民医院骨科进修一年,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积水潭医院进修一年,主攻创伤骨折的微创手术,小切口髋、膝关节置换术、关节镜等前沿技术。他带领团队不断攻克技术难题,先后开展了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膝关节畸形、全膝关节置换术、膝关节单髁置换、人工关节翻修及各类关节镜手术,尤其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手术在淮安市独树一帜。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大医院才有的高水平诊疗服务。

2016年的一天上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进修结业的朱玉科在淮安医院骨科门诊坐诊,来了一位膝关节损伤的患者,他仔细查看了患者患侧关节情况,初步判断为骨性关节性关节炎。朱玉科深知在南京、上海、北京等大医院已经采用关节镜的“小切口”代替传统的“大刀阔斧”的手术方式,自己也具备操作关节镜技术的资质,在门诊遇到的半月板损伤、关节内骨折、十字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不在少数,此类疾病都可以使用关节镜轻松解决。为了避免病人异地就医的路途遥远、车马劳顿,他与院领导商量后,联系相关厂家借来一台关节镜,率先为众多关节疾病的患者成功实施关节镜微创手术,手术对组织的损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第二天就可使用助行器行走,有效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总费用。朱玉科这“借力发展”的举动,不仅成功让关节疾患在“家门口”的精准诊疗中康复,更凸显了身为一名医者的情怀与担当。

微创小切口让患者更“髋心”

无尚医德、人间大爱

2018年秋天,家住平桥镇的王奶奶农忙之后时常感到右侧腰腿部不适,反反复复过了半年多,接着又出现了腰膝乏力、怕冷等症状,她以为是天凉了便给自己加了条秋裤,并未将这种种情况放在心上,直到腰腿部疼痛加重影响正常行走,邻居张大妈告诉她村卫生室每周都有淮安医院的专家来坐诊,随后就带着王奶奶去村卫生室碰碰运气。这时,朱玉科正俯身为一位髋关节疼痛的村民检查局部情况,看到王奶奶深一脚浅一脚的步态,赶紧搬凳子让她坐下,详细询问了她的情况,初步判断为股骨头坏死,建议王奶奶做个下肢影像检查以作下一步治疗。

初冬的早晨,路边的绿植染上了层层白霜,王奶奶坐着轮椅上,手里拽着一摞检查单子来到朱玉科的诊室,朱玉科一页一页翻阅着,果然和初次判断的分豪不差,“髋关节的病变已经到了必须手术的程度,住院吧,需要手术治疗。”王奶奶看看儿子,点点头。朱玉科立即安排王奶奶住院,并联系厂家为王奶奶挑选了合适的假体,与家属沟通术中及术后的注意事项,“手术是用微创前路小切口、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手术切口由传统手术的20cm缩短到现在的7cm,术后第二天就可以下床活动……”朱玉科详细的讲解着,王奶奶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开了,说道:“朱主任,我这把老骨头就全交给你了!”

入院第三天,朱玉科带领团队开展院内首例微创下前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朱玉科稳稳的握着关节镜,在小切口里精准利落的操作,团队配合默契,手术完成的很顺利,比预计时间还早了半小时结束。

术后第一天,朱玉科查房时,刚走到病房门口,就听见王奶奶的笑声,推门进去,只见她正扶着助行器,在儿子的保护下慢慢挪着步子,脸上是藏不住的惊喜:“朱主任,我真能走了哈,昨天还怕躺着起不来呢!”

铁律铸基规范拓展医疗质量

朱玉科对科室定下了诸多规矩:接待每一位入院患者,要充分了解病史;术前计划要精确到每一步操作,风险评估更是把各种可能都想在前头;手术医生前一天坚决禁酒,务必养足精神,只为第二天站上手术台时,每一个动作都稳如磐石。他还要求手术医生每天提前二十分钟查床,傍晚的晚查房他从不缺席,病房里总能看到他带着团队俯身询问、仔细检查的身影。

工作之外,他更像科室的“主心骨”,谁家里有难处,他总能第一时间察觉,悄悄搭把手解决;谁工作遇挫情绪低落,他几句开导就像暖阳驱散阴霾。科室里少了隔阂,多了互助,笑声常从走廊里传出来,团结向上的氛围让人打心底里觉得踏实。在他的带领下,骨二科成了医院里的“明星”科室,患者提起就竖起大母指。

从青丝到银发,朱玉科用二十年如一日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的使命。这不仅是一位医者对职业的坚守,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对初心与使命的生动体现。他用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奉献,诠释了“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在无影灯下,他用双手托起无数个骨伤患者的希望,用行动书写着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朱玉科的“关节人生”,正是无数个医务工作者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生动写照。他的身影,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之路。(钱增芹)

责任编辑:石勇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