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次途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始终没有勇气踏入。多少次翻到《南京!南京!》《南京照相馆》等电影,总是选择跳过。我害怕触摸这段悲痛、屈辱的历史,不忍直视那些惨绝人寰、惨无人道、惨不忍睹的文字、图片和画面!好似心尖上那块最深最痛的伤疤,一旦揭开,内心的悲伤、悲痛、悲愤会决堤般喷涌而出,会崩溃得无法自持。
初秋的南京,微弱的阳光里夹杂着湿冷寒气。为了传承红色精神,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单位组织参观南京部分红色教育场所。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位于南京水西门大街,这里曾是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及遇难者丛葬地。馆外,一组雕塑群率先闯入眼帘。那一张张或悲愤,或绝望,或惊恐的面容,定格了南京人民曾经遭受的苦难瞬间。其中最大的一尊上面刻着“家破人亡”四个大字,一位母亲抱着儿子的尸体,仰天悲号,似在质问苍天,“老天啊,为什么啊,为什么,我无辜的孩子要被残忍地杀害,我该怎么办,该怎么活下去?”那无声的撕心裂肺,那无尽的绝望与无助,让人的心像被一双手紧紧揪住,生疼!
步入馆内,昏暗的灯光、黑白的照片、深色的墙壁,沉重与肃穆感扑面而来。一行行、一列列,墙壁上密密麻麻布满遇难者名单,仿佛在无声地诉说那段黑暗的历史。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占南京后,对我同胞展开了长达40多天的烧杀抢掠奸淫,无所不用其极。短短六周,30余万名中国军民惨遭屠杀,满城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在一个名为“十二秒”的展区,每十二秒就会有一滴水落下,同时一个遇难者的照片会亮起,象征着在那场大屠杀中,每隔十二秒,就有一个鲜活的生命被无情夺去。
什么叫命如草芥?什么叫惨无人道至极?日军泯灭人性,暴行令人发指,触目惊心,罄竹难书。挖坑活埋、浇油活烧、机枪扫射、刺刀刺杀、抽筋剥皮……日军用尽各种残忍手段残杀中国人,甚至还丧心病狂地进行“杀人竞赛”。马路上、城墙边、河水里,无数无辜的生命在绝望中哀号,无数无辜百姓惨遭虐杀,尸体遍布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在“万人坑”内,遇难同胞的遗骸层层叠叠,姿势各异,有的甚至还保持着被残害时痛苦挣扎的姿势。
短短六周,昔日繁华的六朝古都生灵涂炭,哀鸿遍地,被蹂躏成一片残垣废墟,血腥恐怖的人间地狱。被死亡笼罩的人们如待宰的羔羊,惊慌失措,心惊胆战,在悲痛和恐惧绝望中等待着厄运的降临。当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父母、孩子、妻子被侮辱、被无端残忍杀害,家破人亡,却又无能为力——人间还有比这更痛苦的事吗?展馆内,破碎的衣物、染血的家书、残破的房屋、生锈的武器,每一件实物都能牵出一段悲痛欲绝、惨不忍睹的往事;每一寸空间仿佛都传出日军狰狞的笑声,被害同胞绝望痛苦的呻吟声、撕心裂肺的痛哭声……被称为“中国辛德勒”的约翰·拉贝在日记中说:“这是一个无休无止的恐怖岁月,无论人们怎样想象都丝毫不会过分。”
从展示馆出来,心情无比沉重。室外的太阳白碜碜的,照在馆外的枯树乱石上,发寒发冷。导游说枯树之所以没有叶子,地上之所以遍布乱石,象征着当时日本人屠杀的六个星期里,寸草不生,荒无人烟的南京惨状。一位历史学家曾经估算,如果所有南京大屠杀的罹难者手牵手站在一起,这一队伍可达300多公里。他们身上的血液重量可达1200吨,他们的尸体则可以装满2500节火车车厢。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1937.12.13”,这刻骨铭心的日期以血泪书写,记载一个民族最深重的苦难,标注着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300000”,不是一个冰冷的数字,而是一堆堆白骨,一个个有名字、有家庭、有梦想的鲜活生命,而这一切美好都在屠杀中瞬间陨灭。这是逝者之哀、国家之殇,更是人类之劫、文明之耻。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南京大屠杀,这段用血和生命浸染的历史教训,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伤痛和警钟。纪念遇难者,揭开生命的伤疤,不是沉溺过去的屈辱和苦难,而是为了以史为鉴,在刻骨的疼痛中看清:一个民族的尊严,一份安稳的幸福,从来离不开国家的挺立和自身的强大。只有勿忘国耻,吾辈自强,才能“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作者/东台市委宣传部 朱海涛)
责任编辑:石勇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