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三日,长安街汇聚着世界的目光。战车列阵如铁流奔腾,将士步履铿锵震彻云霄,这不仅是一次展示国力军威的盛大庆典,更是一次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党的领导伟大力量的重要时刻。党旗飘扬,我们当循着历史的足迹,赓续融入民族血脉的红色基因,在党的引领下不断前进。
踏响“忠诚如山、信念如磐”的铿锵正步。回望烽火岁月,千千万万共产党人以“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的坚定信念守护山河尊严。平型关血战撕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杨靖宇胃中棉絮树皮见证不屈脊梁。新时代党员干部需从历史中汲取力量,铸就“党指向哪里,就打到哪里”的忠诚信仰,将小我融入大我,厚植为民情怀。铭记阅兵昭示的历史箴言:和平并非理所当然。当纪念仪式首次邀请国民党老兵共襄盛举,当国家以裁军30万的壮举向世界宣示和平诚意,我们更须居安思危,以“马上就办”的行动力筑牢发展根基,绝不让历史悲剧重演。
定格“肩扛人民、背靠山河”的最美姿势。人民子弟兵最美的姿态,是为人民逆行冲锋的瞬间。阅兵场上挺拔的军姿,映照着长江大堤上用血肉之躯筑起的“人墙”,映照着维和任务区为和平而战的坚毅面庞。那句“洪水不退,我们不撤”的呐喊,正是“人民至上”最滚烫的注解。党员干部须以此为镜,深植“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灵魂之问,让“人民”二字真正铭刻于心、践之于行。更要俯身躬行解民忧,将“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于百姓的“柴米油盐”中感知冷暖,于群众的“急难愁盼”里寻找答案,以“做则必成”的韧劲积跬步之功,续写军民鱼水情深的时代新篇。
迈出“敢闯新路、勇攀高峰”的创新脚步。从“万国牌”武器的艰辛起步,到今日阅兵场上“东风长剑”刺破云霄、“电磁利剑”制胜无形,人民军队的跨越式发展正是锐意创新的生动注脚。那歼击机划破苍穹的航迹,那无人作战集群的震撼登场,无不彰显一代代军工人“敢为人先、锐意突破”的勇气与担当。站在强国复兴的关键节点,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变局与深水攻坚的改革重任,党员干部尤需赓续这份“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闯劲。当以阅兵场上“杨根思连”“黄继光班”的英模旗帜为引领,在各自战线上勇挑重担、敢为人先,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胆魄破除征途上的“娄山关”、“腊子口”,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巨轮破浪前行开辟新航道。(作者/阜宁县委组织部 孙思娴)
责任编辑:石勇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