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动“水韵古邑、高新盐都”建设迈上新台阶的征程中,在擦亮盐都生态底色的孜孜探索里,盐城市盐都区法院坚持依法办案与促推社会治理并重,实现司法审判与生态保护的“双向奔赴”。不久前,盐都法院成功化解一桩困扰十余年的土地租赁纠纷,让400亩“沉睡”土地重获新生。
纠纷缘起:租赁纠纷牵涉多方
这是一起租赁合同纠纷案件,案情看似简单,但背后关系到几十户村民的承包收益,也关系到四百多亩土地能否重回生产。
种植苗木的涉案土地
2012年,丁某与某镇政府签订租赁合同,约定由丁某承租盐都区某道路两侧50米左右范围内的405.19亩土地来经营苗木,租赁期限15年。2016年以来,某镇政府多次催要租金,但丁某拒不支付。因该土地租金涉及几十户群众的承包收益,某镇政府无奈诉至盐都法院。经盐都法院调解,丁某仍未按约履行。最终,盐都法院判决丁某支付欠缴租金,返还承租土地并清除租赁土地上的附着物和附属设施。
判决生效后,丁某也未主动履行。为尽快推动涉案土地重回生产,切实保障承包土地村民的收益,经某镇政府申请,盐都法院于2024年10月立案执行。
执行过程中,执行法官多次联系通知被执行人支付租金、交付租赁土地并清除附着物等,但被执行人表示无法自行处置苗木,无力履行生效判决,要求政府收购租赁土地上的苗木。经盐都法院综合查控,被执行人名下没有银行存款、不动产等可供执行财产。
这起租赁纠纷仿佛拧成了一个“千千结”,群众租金得不到兑现,申请执行人债务得不到清偿,土地得不到利用。几十户群众,四百多亩土地,怎么样才能实现“多赢”“共赢”?现实难题被摆到法院面前。
妥善化解:寻求权利保障“最优解”
“本案执行矛盾大、问题多,能否直接强制腾空案涉土地、被执行人所有的苗木能否拍卖及砍伐、评估苗木工作要如何开展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一个答案。”盐都法院执行局多次组织开展法官会议,对案件情况进行研判,几个关键问题被摆在了台面上。
如果强行挖掘苗木、腾退案涉土地上的附着物,虽然能将案涉土地返还申请执行人,但这上千棵苗木资源将被浪费,被执行人的投资也将血本无归,经营状况将雪上加霜。申请执行人也更难收到欠付租金,这显然会导致一个多输的局面,决不能如此生硬地去执行!
盐都法院积极发挥“执行+”机制优势,联系政府相关部门,征求意见、寻求协助,明确执行计划,确保执行工作合法、合情、合理。
由于本案案涉土地系当地村民集体所有,关系到村民收取租金等切身利益。无论是前期的现场调查,还是拍卖之后的现场腾付,法院干警积极走访释法明理,得到了村民的理解与支持,更有村民现场为执行法官“点赞”。
“评估必须高效,数据必须精准。”由于涉苗木种类多、数量多,且生长情况不一,情况较为复杂,盐都法院执行法官多次现场走访,通过与当地政府多次沟通协商,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组织20余名干警,对苗木依品种名称、胸径、地径、蓬径等分类的方式,现场协助清点、测量苗木。执行法官共计清点、测量75417株苗木,包含白杜、刺柏、丛生石榴等20余个品类,详细掌握了案涉苗木价值。
为了加强执行联动,提升执行公信力,盐都法院还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派驻纪检组及区检察院工作人员参与见证本案执行工作,自觉接受各部门监督。通过各方协同努力,顺利完成苗木评估工作。盐都法院还联络林业部门,明确案涉苗木的处置条件,推动案涉苗木高效合理处置。
案涉苗木第一次拍卖、第二次拍卖均已流拍,经申请执行人申请,法院依法裁定案涉苗木以二拍流拍价以物抵债,被执行人同意执行方案,申请执行人将在专业部门指导下处置苗木,并恢复土地流转使用。至此,一块沉寂多年的400亩土地终于因为执行人员的巧执行而“复活”了!
司法护航:守护绿色生态的生动实践
不仅在执行工作中体现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的“力度”与“温度”,盐都法院还加强内外部的协作配合,积极回应群众对绿色生态的期待,健全工作机制,延伸服务职能,凝聚起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合力。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府院联动。盐都现代渔业产业园是全市首批省级渔业产业园,辐射10000亩区域。为顺利推动提升改造,义丰法庭提前与地方政府研判矛盾风险点,开展政策法律宣传,协助化解20余户渔业养殖户征收纠纷。服务国土空间全域整治工作,秦南法庭及时调处化解土地纠纷,有力保障2.4万亩整治项目顺利推进,助力秦南镇打造生态农旅宜居示范区,被最高人民法院“两微”平台和《人民法院报》报道推介。
聚焦破产护“绿”,丽凯毛绒制品公司破产重整案中,承办法官精准识别排污许可资质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进行重整融资引进投资人,从产业升级、科学管理、绿色经营三个维度提升企业价值,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企业重生、债权人利益最大化的有机统一,护航企业逐“绿”前行,获评全省“执破融合”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盐都绿色生态产业丰富,在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节日以及国际草莓大会在盐都举办等活动节点,盐都法院深入田间地头、旅游景区,开展特色普法活动,举行“守护青绿与法同行”主题活动,将生态普法课堂搬进龙冈桃花源景区春日桃花林;在草莓、蓝莓上市时节,举办“莓园嘉会法韵茶香”茶话会;开展示范调解20余场次,促进提升全区“绿色颜值”。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司法之力护航绿色发展,是人民法院的职责所在,为生态保护事业点上“一撮绿”,用“平凡小案”为浓墨重彩的美丽中国画卷贡献更多司法“绿”笔,盐都法院一直在用生动司法实践,守护此间“青绿”!(盐城中院 周陈华 李建杰 费星辰)
责任编辑:石勇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