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钟鸣日渐清晰,金湖的风里便多了几分追思的厚重。近日,金湖烈士陵园的西侧墓区里,一抹抹年轻的身影正俯身专注,指尖的金漆在碑刻间流转—那是油田青年志愿者们,正以描金的方式,为长眠于此的烈士擦亮名字,也为那段峥嵘岁月续写着跨越时空的致敬。

墓区的松柏静立如仪,碑石上的字迹在岁月里已染上风霜。志愿者们的动作轻而郑重:
先以软布细细拂去碑面的尘灰,仿佛怕惊扰了烈士的安眠;再执细笔蘸取金漆,顺着笔画的走向慢慢勾勒。阳光落在他们低垂的眉眼上,也落在笔尖晕开的金色光泽里一一那些曾被风雨磨得模糊的“英雄”烈士”,那些刻着生卒年月的简短注脚,在金漆的晕染下渐渐鲜亮,像沉睡的星火重新被点燃。谁曾想,这些平日里与油田钻井、输油管道为伴的青年,此刻握着画笔的手会这样稳。有个年轻姑娘描到“1921-1943”的字样时,指尖轻轻顿了顿—烈士牺牲时,比她此刻的年纪还要小几岁。“原来他们也曾是和我们一样的年轻人啊。”她轻声说,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哽咽。是啊,碑石上的名字或许陌生,但他们胸腔里跳动过的、为家国挣脱枷锁而燃的热血,与今日青年眼中的赤诚,本就同频共振。

金漆干得慢,青年们的耐心却更久。有人蹲得腿麻了,悄悄换个姿势继续;有人为了让笔画更工整,特意把笔锋削得更细。没人催促,也没人抱怨,只有偶尔的轻声交流:“这里的笔画要描得实一点”“金漆别蘸太多,免得流下来”。他们知道,这不是普通的手工活一一每一笔落下,都是对“为谁牺牲”的深情应答;每一寸金辉亮起,都是对“何以传承”的坚定作答。
当最后一块碑石的名字被描得锃亮,夕阳恰好掠过墓区的松柏。青年们站起身,望着一排排重新焕发光彩的墓碑,不约而同地挺直了脊梁。风穿过林梢,仿佛传来跨越八十年的回响:那些曾为这片土地抛洒热血的烈士,看到今日的青年用这样的方式铭记他们,定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其实从来不是金漆让名字闪亮一一是烈士们用生命写就的忠诚,本就自带光芒;是青年们用行动延续的缅怀,让这光芒穿越岁月,愈发璀璨。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节点上,这场描金活动早已超越了“擦亮名字”的意义:它是一场青春与历史的对话,是一次初心与使命的接力,更是一声掷地有声的宣告—烈士从未远去,他们的名字永远刻在我们心里,他们的精神,正被一代又一代年轻人,以最真挚的方式,续写在新时代的答卷上。
金辉落碑上,初心映心头。这抹由青春点亮的金色,定会伴着金湖的晨曦与晚霞,在时光里永不褪色。(黄智、柏传领、韩磊)
责任编辑:石勇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