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下街道始终坚持以服务群众为核心导向,精准聚焦社会治理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三融三促”为抓手,围绕综治中心的功能优化、服务升级与效能提升三大目标,全面整合治理阵地、骨干力量与运行机制,扎实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成功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服务延伸至‘家门口’”的治理成效。
一、融“阵地”促“便民”,打造解纷“一站式”平台
一是资源整合,实现“一窗通办”。河下街道统筹多方资源,对街道综治中心进行全面升级,明确划分咨询引导、综合接待等五大功能区域,整合信访、司法等多个部门力量集中入驻,实现“多窗合一、一窗通办”。二是阵地延伸,贴近“基层末梢”。依托14个社区,街道打造“凉亭议事”“家事调解室”等网格延伸阵地,配备专职网格员、调解员和志愿者队伍,实现即时响应和有效化解邻里纠纷等群众日常“小诉求”,推动服务与管理向基层末梢延伸。三是数字赋能,打通“最后一公里”。依托“幸福河下”APP,为群众提供 24 小时在线咨询、问题反映、进度查询等服务,真正实现社区服务 “零距离”、管理覆盖 “无死角”、群众诉求 “全响应”,进一步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二、融“力量”促“精准”,组建治理“多元化”队伍
针对治理力量分散、专业性不足等问题,河下街道打破部门与领域壁垒,整合专业力量与社会资源,组建两支高效综治服务队伍。建强“专职调处队”,攻坚“硬骨头”。以街道综治中心为核心,由党委政法委等部门骨干组成,负责处置复杂矛盾与应急事件,今年以来,已成功化解征地拆迁、劳资纠纷等疑难问题18件,有效维护辖区稳定。动员“N方社会力”,形成“同心圆”。联动辖区学校、医院等力量,开展“共驻共建”活动。通过举办“法治进校园”“心理健康进社区”“安全知识进企业”等主题活动,形成“多方协同、同频共振”治理格局。
三、融“机制”促“高效”,健全治理“全链条”体系
为保障综治中心规范高效运行,河下街道健全关键运行机制,确保治理工作有章可循、落地见效。一是闭环处置机制。建立“登记-研判-流转-督办-回访-归档”全链条流程,明确责任与时限。今年以来,街道综治中心共受理群众诉求326件,办结率达98%,群众满意度超96%。二是常态排查机制。组织网格员每日走访、每周排查,建“网格民情台账”,实时记录群众诉求、矛盾隐患等信息。通过常态化排查,确保“小矛盾不出网格、大矛盾不出街道”,从源头减少矛盾升级风险。三是考核评价机制。将综治中心运行效能、矛盾化解率等指标纳入街道年度考核体系,定期开展考评工作。通过“以考促干、以评促优”,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倒逼治理服务质量持续提升。(谢蕾 孙小雯)
责任编辑:石勇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