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亭湖法院环保科技城人民法庭坐落于以科技为先、产业兴城为发展思路的盐城环保科技城,着力用法治力量守护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该庭以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为抓手,创新打造“融绿先锋”品牌,做实做优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实质化解,取得较好成绩。该庭先后荣获“全市政法工作先进集体”“全市法院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
精准护航: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环科城法庭地处企业聚集地,商事及涉房地产纠纷占比近半。法庭始终秉持“案案都是营商环境”理念,全面加强司法供给,帮助企业减负纾困。
构建服务“快车道”。主动融入园区中心工作,与环科城管委会、园区企业建立常态化信息共享与重大项目对接服务机制,及时提供法律指导,帮助企业摆脱诉累、专注经营。如某开发公司因在施工过程中变更规划,导致无法按时向购房户交房,涉及面有三百余户。为此,法庭靠前服务、主动作为,积极参与前期调解工作,成功化解百余件纠纷,有效避免群体性诉讼。
激活暖企“绿巢行动”。该庭创新开展“绿巢行动”,即对环保科技企业涉诉案件开通优先立案、专业审理通道,成立司法保障绿色产业服务专班,每月走访辖区星级、高新及中小微企业,“面对面”排查公司治理、用工稳岗、安全生产等法律风险,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解决在源头。精选典型案件,定期开展“巡回审判进园区”活动,助力企业健康发展。2024年以来,共开展专项法律宣讲13场,发放“法治体检报告单”43份。
凝聚合力:织密前端解纷网络
环科城法庭始终树牢“一盘棋”思想,积极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推动矛盾纠纷实质化解。
“多亏法官,短短20天就化解了我的难题!”某缝纫机械厂老板在签完调解协议后连连称谢。
张某某长期仿冒某缝纫机械厂商标,线上线下低价销售侵权产品,致该厂销量锐减。后,某缝纫机械厂向法院起诉要求张某某赔偿。为减轻当事人诉累,承办法官通过设立的“融合微法庭”开启视频调解,云端举证、耐心疏导,促成张某某分期支付某缝纫机械厂15万余元赔偿款,圆满化解了纠纷。
主动延伸司法触角。利用“一根线、一张网、一块屏”,在街道、企业等地设立“融合微法庭”,为基层社会治理实时提供调解指导、业务培训、普法宣传等服务,促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在线调解指导60余次。常态开展巡回审判,大力推行“示范诉讼+集中调处”模式,力求“审理一案,化解一片”。
深化联动调处机制。主动联合司法所、派出所、村(社区)等搭建多元解纷平台,建立“法庭+街道”“法官+村(社区)+网格”对接网络,及时联合化解辖区多发性、群体性纠纷。2024年以来,共向地方党委政府报送“平安月报”20篇,联动化解纠纷100余起。
知产强盾 持续激活发展动能
环科城法庭作为知识产权案件集中管辖法庭,认真落实最严格保护理念,最大限度激发创新创业活力、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着力打造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高地。
“很多人认为知识产权很远、很‘高大上’,其实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就在每个人的身边,一本书、一首歌、一部电影,都有知识产权的身影。”4月22日,在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到来之际,环科城法庭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商标侵权纠纷案件,庭审后法官向受邀旁听的辖区企业负责人介绍道。
聚焦核心保护。秉持“专业人办专业案”理念,组建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团队,不断提升审判效能。精准打击侵权行为,强化知名品牌和老字号保护,严惩“傍名牌”“搭便车”行为,树立维护公平竞争鲜明导向。2024年以来,共审结涉“OPPO”“飞科”等商标侵权案件52件,1则案例入选人民法院案例库。
前移保护关口。在南大研究院、科行等10家高新企业设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联系点”,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法律咨询、流程指引等专业化服务,切实将司法服务延伸到企业“家门口”。围绕园区科创优势,深入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题调研,相关课题获评全市法院优秀调研课题。(盐城中院 周陈华 李建杰 费星辰)
责任编辑:石勇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