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执行干警耐心调解,被执行人戴某某一次性支付3万余元,案件执行完毕。”
2025年8月12日晚18时37分,这条信息在淮阴法院执行局微信工作群闪烁,一起立案仅十天的案件得到高效办结,获得当事人点赞。
申请人干某某和被执行人戴某某存在借贷纠纷,经法院判决,戴某某返还干某某借款本金35000元及利息。判决生效后,戴某某不履行给付义务,还玩起了“失踪”。干某某遂申请强制执行,但法院一直未发现被执行人下落且无可供执行财产,案件陷入执行“困境”。
一张朋友圈照片打破了这“困境”。
“我发现被执行人戴某某正在灌南县某生猪养殖场上班,请法院尽快来执行……”2025年8月12日14时30分,执行干警杨光宇接到干某某来电,称在戴某某微信朋友圈捕捉到其“藏身”信息。执行干警迅速组织执行小队驱车前往灌南拘传戴某某。
然而,到现场后,却被养殖场“外来人员禁止入内”的防疫规定拦在门外。面对这一突发状况,杨光宇冷静处理,协调养殖场负责人将戴某某送出大门,最终在各方配合下成功将戴某某拘传。
天色渐晚,杨光宇抓住返程时间耐心与被执行人唠起了家常。从“拘留可能导致失去工作”“无债一身轻”等角度做被执行人思想工作,戴某某终于认识到自身错误,积极联系家人筹集案款,在抵达法院大门的前一刻,成功缴纳3万余元案款。
杨光宇第一时间将喜讯告知尚在归途的申请人干某某。电话那头,干某某激动万分,对淮阴法院的高效执行表达了由衷的感谢。(胡井军)
责任编辑:石勇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