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法官赶这么远的路来村里开庭,没想到在家门口就把问题解决了!”签完调解协议后,年逾六旬的魏某紧握着盐城市阜宁县人民法院经济开发区法庭郑文君法官的手,言语间满是感激。
这是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几年前,魏某因水产养殖,向同乡朱某借款5万元。然而,借款到期后,魏某却一直未还款。无奈之下,朱某一纸诉状将魏某告上了法庭。
案件到了郑文君法官手中。8月12日上午,刚刚结束一场庭审的郑文君,顾不上片刻歇息,便迅速整理好国徽、横幅和审判设备,赶往沟墩镇丰渔村魏某的家开展巡回审判。
路上,车轮碾过乡间小道,郑文君望着窗外的绵绵小雨,不禁回想起第一次向魏某送达法律文书的情形。当时,由于魏某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又地处偏远且不会使用手机,导致法律文书送达成了难题。
为了顺利找到魏某,郑文君一路打听,多次停车询问沿途的村民。“大爷,你知道魏老汉家怎么走吗?”“大婶,是前面右拐个弯,最里头那家吗?”在热心村民的指引下,几经辗转,终于找到了魏某家。
“老人家住得偏,出来一趟不容易,我们多走一步,他们就少跑一趟,问题也能早点解决。”在顺利送达法律文书后,郑文君决定将案件庭审“搬”到老人的家中,以此减轻当事人诉累。
这次,郑文君又来到魏某家中,简单布置了“临时法庭”,并将国徽庄严悬挂。随着法槌敲响,庭审在庄重严肃的氛围中开始。
“这些年,我心里一直记挂着这笔债。但我现在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干不了重活,就靠点微薄的收入过日子。”魏某无奈却又诚恳地说道。
“我也理解魏某,但时间过去了这么久,总要有个交代吧,不能就这样拖着。”
……
小案事不小。经过耐心倾听,郑文君了解到双方矛盾并非特别激烈,而且均有调解意愿。为此,郑文君决定给当事人做做调解工作。
“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更何况这是受法律保护的合同义务。”“老人家存在一定困难,行动不便,收入也有限,但他对这笔债务是认账的,且态度非常诚恳,心里也很愧疚。”
看大家不作声,郑文君接着说:“你看,考虑到魏某的实际履行能力,我们能不能商量一个分期还款的方案?这样既保障了债权的最终实现,也找到了纠纷解决的办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郑文君的努力下,最终,魏某和朱某成功达成分期履行的调解协议。至此,困扰双方多年的心结,在这一刻终于解开。
魏某长舒一口气,布满皱纹的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连声说道:“谢谢法官!谢谢!”
“事情解决了就好,以后一定要按协议履行,放宽心,好好生活。” 郑文君轻声道别。
此时,雨已悄然停歇,久违的阳光透过云层,暖暖地洒向这方刚刚平息了纷争的小院。这场乡村里的庭审也让郑文君更加坚信,法律不仅仅是冰冷的条文,更是温暖人心的力量。(盐城中院 周陈华 李建杰 费星辰)
责任编辑:石勇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