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

盐城射阳法院开发区法庭:专业调解化解复杂劳务合同纠纷

发布时间:2025-08-07 11:06:43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劳务纠纷常因证据模糊陷入僵局,尤其是缺乏书面约定时,纠纷更难厘清。近日,盐城市射阳县人民法院开发区法庭成功调解一起劳务合同纠纷,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别某承包了某村污水改造项目,柏某承揽了其中的土方挖掘作业。工程结束后,双方对账确认了破碎工时为96.8小时、挖斗工时为398小时。然而,令人头疼的是,当初双方并未明确书面约定作业一小时的薪酬价格。同时,本就因价格不明确而心存芥蒂的双方,又因一件事导致矛盾彻底爆发。

原来,该工地作业结束后,柏某在别某承包的另外一个工地上作业时,出现挖掘机未在作业却仍“跑马运转”,也就是空转计时的情况。柏某承认在案涉的污水改造工地作业时,也出现过类似行为。这下,双方对挖掘机的实际工作工时也无法确认,争议愈发激烈。

开发区法庭受理案件后,并没有简单一判了之,而是秉持着实质解纷理念,积极开展先行调解工作。考虑到本案涉及专业问题,法官特意邀请几位经验丰富的挖机同行参与纠纷调解。这些同行经过现场勘察后,凭借多年从业经验,对工时计算、作业规范等方面进行了专业分析。

调解室里,法官先是采取“背靠背”的方式,分别与双方沟通。面对别某,法官耐心倾听诉求,“你看,现在双方对工时和价格都有争议,僵持下去矛盾将难以化解,而且柏某已承认是因线路问题导致空转计时,您这边是不是也可以适当让步,毕竟尽快解决问题才能把精力投入到其他工程上。”别某认真思考后,点了点头。

转向柏某时,法官积极进行释法明理,“既然存在空转计时的情况,那双方此前确认的工时自然存疑,别某有意见也在情理之中。现在关键是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把问题解决了,以后大家还能有合作的可能。”柏某表示愿意协商。

眼见双方态度都有所松动,法官立即组织双方“面对面”沟通。在法官引导下,双方激动情绪逐渐平复,挖机同行们也在一旁帮着分析:“按照咱们这行的规矩,正常作业工时得实打实算,空转确实不合理,但也得考虑实际施工中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

在法官的耐心调解和挖机同行的专业解读下,最终,双方放下分歧,重新计算确认了挖机作业工时,达成一致和解协议,由别某当场给付工资。至此,一场剑拔弩张的劳务纠纷,在法官的精心调解下圆满化解。(盐城中院 周陈华 李建杰 费星辰)

责任编辑:石勇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