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T装饰公司在调解协议上签字时,悬了近两年的心终于落了地。这场围绕17万元装修款展开的拉锯战,从剑拔弩张的法庭对峙,到双方握手言和当庭履行,背后是江阴园区法庭调解团队坚持“耐心倾听拆解矛盾、诚心沟通破除壁垒、公心处事平衡利益”的三步调解法,最终解开了缠绕在装修款与垫付款之间的 “连环结”。
法庭上的 “罗生门”:各执一词的装修账
2023 年,T装饰公司为Y超市完成装修后,一笔17万余元的工程款成了双方的心病。Y超市以 “未按要求装修” 为由拒绝给付,T装饰公司则认为Y超市从未对装修质量提出异议,且拿出超市早已开业经营的证据,主张 “实际使用即视为验收合格”。
“当初说好包工包料,但实际我们替你们垫付了3万多的水泥、瓷砖款,这钱你们为何一直不结算?” 就在争执不下时,Y超市经营者曹某突然甩出一沓送货单质问T装饰公司。
“你们的垫付行为没有经过我委托人的确认,与本案无关,得另案处理!” 原告代理人当即反驳道。
“不解决垫付款,工程款一分也别想拿!”被告也寸步不让,表示将就水泥、瓷砖款起诉装饰公司。
原本简单的装修合同纠纷,瞬间升级成可能引发两场诉讼的 “连环案”。调解团队看着双方剑拔弩张的架势,却从杂乱的争议中抓住了关键 —— 两笔款项看似独立,实则互为因果。
破局点:从 “原告的担忧” 切入
源,调解组从“一揽子”解纷的角度出发,说服了T装饰公司的代理人,拨通了装饰公司法定代表人李某的电话。
电话那头,李某的语气透着顾虑:“不是不想结,我怕供货商收了超市的钱,回头又来找我要啊!”
这句担忧成了破局的钥匙。调解组当即联系水泥、瓷砖供货商到庭作证。在法庭询问下,供货商表示,其与装饰公司确实存在供货关系,但李某老是联系不上,无奈之下才找被告索要货款,而被告确实已经垫付3万余元。
与此同时,原告也立即与现场施工负责人联系,对水泥、瓷砖的供货量及金额进行了确认。
“Y超市垫付的 3 万余元已结清,绝不会再向T公司要钱。”供货商当庭作出承诺,进一步打消了李某的顾虑。
“被告没有及时付款的根源在于垫付款未能得到解决。现在关于垫付款这块的疑虑打消了,咱们是否能换位思考,各退一步?”调解组趁热打铁。
“我同意适当让步,以16.5万结算工程款,也同意抵扣垫付的水泥和瓷砖款。”原告主动作出了让步。
被告得知原告同意抵扣水泥和瓷砖款后,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垫付款我们同意让步1000,按2.9万元抵扣。”
13.6万元的最终金额 ,让僵持两年的双方都点了头。被告当庭筹款10万元支付给原告,余款也在庭后全部付清。
调解手记:让 “案结事了”成为最优解
这起案件的成功调解,是江阴园区法庭践行 “枫桥经验”的生动注脚。当矛盾像一团乱麻时,调解不是 “各打五十大板”的和稀泥,而是找到各方利益的平衡点,用最省时省力的方式解开绳结。两家企业从对簿公堂的对手,变回了可以礼貌问候的市场主体 —— 这或许就是调解最动人的结局。
(靖江法院 郑慧)
责任编辑:石勇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