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藕塘里的振兴答卷 —— 常州大学实践队探访淮阴区三树镇特色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25-07-28 16:11:22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日前,常州大学青春承志强国行实践队来到淮安市淮阴区三树镇,通过产业调研、基层访谈,解码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团队成员与村民党员座谈

三树镇四门闸村紧邻大运河,水源丰沛,砂质土壤得天独厚,为莲藕种植提供了天然优势。该村党总支书记高刚一心想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他决心打破“一麦一稻”的传统种植模式,主动把握住乡村振兴发展机遇,以“莲藕”为匙,解锁乡村振兴的生态富民新路径。

“起初,大伙儿都不敢改种莲藕,怕担风险”。为打消村民顾虑,高刚带领村委成员划出试验田带头试种,还亲自学习种植技术并手把手传授给乡亲们。村里同步邀请农业专家现场指导,在多方努力下,首年试种便实现高产,让村民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希望,经过两年半的群众工作,从刚开始的60多户80亩到现在260多户种植3400亩。如今,四门闸村的莲藕亩产已稳定在4000斤。从最初零星种植到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村民们用勤劳的双手把“土疙瘩”变成了“金疙瘩”.

团队成员下藕塘沉浸体验挖藕

据统计,目前村里一亩藕塘年产值约1万元,全村莲藕产业年产值达12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较此前增加1.5万元。“下一步,我们要深耕产品深加工,为农民增收再拓新路径。”高刚对未来充满信心。村里还将挖掘乡村文旅资源,规划推进“农业+旅游”融合发展,推动四门闸村从“种藕卖藕”向“赏荷品藕”转型,让小莲藕真正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大支点。

在沉浸式体验下塘起藕的过程中,实践团队成员们深陷泥泞举步维艰,面对找不到藕、挖不出完整藕节等困难时,当地农民传授了关键技巧:“要顺着藕节摸,它往哪长,你就往哪挖,劲儿得匀着使。”这一朴素的劳动智慧启发了同学们——传承正如起藕,需要顺着先辈的足迹,摸清深埋于历史沃土中的根脉,才能完整托举起那份沉甸甸的信念与力量。通过亲身体验,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所谓"追寻"从来不是简单的回望,而是要让沉睡的历史苏醒成为照亮当下的光。青年的成长既需要仰望星空铭记初心,更要脚踏实地扎根大地,这正是青年参与乡村振兴实践的核心价值所在。(文/周子阳 龙玉兰 图/秦佳怡)

责任编辑:石勇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