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

淮安区河下街道:基层治理新解法 “三心工程”破难题

发布时间:2025-07-28 15:38:34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河下街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聚焦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及新就业群体子女的急难愁盼,系统实施爱心暑托班、暖冬行动、梦想小屋“三心工程”,有效破解“看护难”“关爱弱”“环境差”等痛点,切实将民生关切转为治理实效。

一、爱心暑托班:从“看护难”到“放心托”

精准覆盖筑根基。明确以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及新就业群体子女为重点服务对象,通过建档立卡、购买保险、严格审核等流程,确保服务覆盖辖区13个村居6—14周岁群体,实现“应托尽托”。创新课程强赋能。坚持“双减”政策导向,构建“规定+自选”课程体系。在落实安全自护、心理教育等规定课程基础上,联合高校等资源开设手工实验、实景教学等特色课程,提升儿童实践能力。安全闭环守底线。建立安全预案、封闭管理、健康监测、接送监管、巡查督导五大制度;足额配备防暑降温设备与应急救助物资,坚持每周巡查、即时整改隐患,实现“零事故”。

二、暖冬行动:解“关爱弱”传“民生温”

微心愿“靶向认领”。通过公众号广泛征集困境儿童“微心愿”,精准掌握需求,联动社会爱心力量认领物资,连续多年为儿童配送羽绒服、书包、文具等必需品。双线服务“入户入心”。对行动不便儿童提供上门慰问服务,同步开展心理疏导与课业辅导;联合青联委员等力量建立帮扶档案,实施定期回访,动态跟踪儿童成长需求。精神赋能“感恩反哺”。注重精神激励与价值引导,积极组织受助儿童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培育其社会责任感,形成“受助—自助—助人”的良性循环。

三、梦想小屋:改“环境差”圆“安居梦”

标准化改造“焕新空间”。聚焦特困儿童群体,遵循安全、健康、实用原则,对居住环境简陋的房屋实施改造,包括电路升级、墙面翻新等,为儿童打造独立、安全的学习生活空间。个性化设计“筑梦未来”。充分尊重儿童个体意愿,实施“一屋一策”个性化设计。例如,为热爱绘画的儿童增设创意涂鸦墙,为残疾儿童加装便捷的无障碍设施,让小空间承载大梦想。长效化维护“温情护航”。建立“街道—社区—志愿者”三级联动长效跟踪维护机制。定期回访小屋使用状况,及时响应并解决后续需求;提供持续心理支持,确保“小屋常暖”。

河下街道以关爱儿童这一“小切口”精准发力,成功撬动基层治理效能“大提升”。未来,街道将持续深化“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治理共同体,推动资源下沉,促进服务升级,为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路径贡献“河下样本”。(孙小雯)

责任编辑:石勇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