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的盐城高新区,迎来一群特殊的“数字原住民”。盐城市建湖县上冈镇2025年公益暑托服务活动近40名学员走进华为(盐城)现代产业学院,在充满科技感的数字展厅开启认知革命。当AI数字人流畅回应乡村少年的提问,当全息投影再现从竹简传书到5G物联网的千年跃迁,孩子们指尖触碰的不仅是交互屏幕,更是文明演进的密码。
数字基因植沃土:在科技殿堂叩响未来之门
“原来手机信号是基站发出的电磁波!”学员孙玥在“迷你创客”课堂上兴奋记录。这场精心设计的通信科技实践课,将晦涩的香农定理转化为可拼装的无线对讲机。螺丝刀与电路板的碰撞声中,牛顿第三定律、电磁感应等抽象原理化作掌中可通话的实物。华为工程师的现场指导,让乡村孩子首次理解“科技不仅可仰望,更可亲手创造”——这正是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倡导的“做中学”理念生动实践。
低空经济育新苗:于云天之上锻造创新脊梁
午后转场至盐城低空经济产业园,旋翼轰鸣奏响“空天课堂”序曲。在长三角首个专业级无人机实训基地,孩子们佩戴飞行眼镜,化身“小小飞控师”。产业园工程师的“驭空秘籍”理论课,将复杂的空气动力学简化为“四旋翼如同四个小风扇”的童趣比喻;拆解农业植保机时,学员王子豪发现:“它的药箱就像给麦田打针的注射器!”
真正的震撼来自实操环节。在安全防护网内,孩子们手握遥控器完成人生首次无人机编队飞行。悬停、转向、穿越障碍的精准操控,不仅是手眼协调能力的考验,更是对专注力与抗压能力的淬炼。“比玩游戏刺激多了!”学员杨宇晨在挑战赛中完成高难度“8字绕飞”后激动不已。当航拍无人机升空捕捉到孩子们仰望苍穹的笑脸,这张以现代化产业园为背景的“未来公民合影”,成为科学精神具象化的时代注脚。
科教融合破藩篱:以创新生态激活乡村动能
本次研学绝非普通夏令营,而是上冈镇社区教育中心践行“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的破题之作。“参加活动的学员中,留守儿童占比63%。”中心负责人介绍,“通过链接华为等头部企业资源,我们让科技教育公平的阳光照进乡村课堂。”
此次研学活动设计构建“认知—创造”与“理论—应用”的科创能力闭环,形成“产教研学”四维联动模式,将高端产业势能转化为乡村科教动能。更深层次借势盐城低空经济示范区建设,活动承载“早期职业启蒙”功能,6名学生已展现飞控编程兴趣,社区将提供延续性STEM课程,为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前瞻培育人才根系,打通“科学营养基”到“产业生力军”的转化路径。
返程大巴上,孩子们仍在热议陀螺仪原理与图传技术。他们书写的研学手册里,稚嫩笔画勾勒出量子卫星与物流无人机的未来图景。这场由数字技术与低空经济交织的启蒙之旅,不仅刷新了乡村少年对“科学家”的职业想象,更悄然重构着教育公平的坐标系。当建湖县将更多高端产业资源转化为青少年的“科学营养基”,当更多“公益暑托阵地”升级为“未来创客工坊”,乡村振兴的引擎正注入澎湃的科创动能——因为今日童真眼眸里闪烁的星辰,必将照亮明日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作者/毛菁)
责任编辑:石勇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