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保卫战,一名59岁男性患者因突发胸痛入院,最初被胸痛中心高度怀疑为急性心肌梗死,经检查后结果却出人意料——未见明显冠脉狭窄或闭塞。
病情急转直下,诊断峰回路转!
手术过程中患者血压骤降,胸痛加剧,情况万分危急。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孙青松紧急会诊,敏锐地捕捉到关键线索:患者两天前曾有吹空调受凉感冒的病史。结合临床症状与化验结果,孙青松联合评估判断其为凶险的暴发性心肌炎,且已进展至心源性休克!
患者随即被紧急转入新急诊大楼EICU病房。然而死神并未退却——严重的休克状态与心律失常电风暴,持续威胁着患者的生命。急诊医学科主任陈亮综合研判后,当机立断:必须启动“救命神器”ECMO(体外膜肺氧合)!
15分钟创造生命奇迹!
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极速救援即刻展开。孙青松与主治医师谢守祥精准协作,迅速完成VA-ECMO置管;与此同时,护士长赵莉莉带领护士薛曼、陈学娇以训练有素的操作,高效完成了复杂的管路预充。从开始穿刺到ECMO成功转机,全程仅耗时15分钟!这黄金般的15分钟,为濒危患者架起了坚实的人工心肺生命桥梁。在VA-ECMO联合CRRT(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强大生命支持下,患者病情迅速逆转,生命体征趋于稳定。目前,该患者仍在EICU接受严密监护和进一步治疗。
此次成功抢救充分展现了淮安市一院面对急危重症时,多学科协作的无缝衔接与高效执行力。特别是ECMO团队的快速反应与精湛技术,成为击退“暴发性心肌炎”这个“青壮年杀手”的关键力量,再次印证了我院在区域危重症救治领域的高水平与担当。
专家提醒
孙青松介绍到:暴发性心肌炎是心肌炎中最凶险的类型,起病急、进展快(数小时至数天内恶化),死亡率高,主要由病毒感染引发(如柯萨奇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病毒侵入人体后,一方面直接损伤心肌细胞,另一方面引发人体免疫反应过度激活,导致心肌严重炎症、水肿,甚至心脏功能衰竭、休克。早期极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因严重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而在短时间内死亡,死亡率极高。ECMO能部分或完全替代患者心肺功能,为严重心肺衰竭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窗,是救治此类危重症的核心支持手段。
最近天气炎热,广大市民使用空调情况普遍,虽然空调的使用并非直接导致心肌炎,但其使用不当会通过以下途径间接升高风险:
1、温差刺激降低免疫力
夏季室外高温(35℃以上),若空调房温度过低(如20℃以下),室内外温差超过10℃,人体频繁在冷热环境中切换时,血管剧烈收缩/舒张,会干扰免疫系统稳定性。此时免疫力暂时下降,病毒更易突破防御,侵入呼吸道或消化道,进而可能侵犯心肌。
2、空调内部滋生病原体
空调滤网、蒸发器若长期未清洗,会堆积灰尘、霉菌、病毒(如柯萨奇病毒)和细菌。这些病原体随空调送风扩散到室内空气中,被吸入后可能引发上呼吸道感染(如咽痛、咳嗽)或肠道感染(如腹泻),而部分病毒(尤其是柯萨奇B组病毒)具有“嗜心肌性”,会随血液循环侵犯心肌,诱发炎症。
3、密闭环境加剧感染风险
长时间关窗开空调会导致室内空气不流通,病原体浓度升高,增加交叉感染概率;同时,久坐空调房缺乏运动,会进一步降低免疫力,让病毒感染后更易进展为心肌炎。
陈亮提醒广大市民:总之,夏季吹空调本身不直接致病,但不当使用会增加病毒感染及心肌损伤风险。做好环境管理、增强免疫力、警惕早期症状,是预防暴发性心肌炎的关键。千万不要把心肌炎当作感冒,当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腹泻等前驱症状,尤其是有胸闷、心前区疼痛、心悸、乏力、恶心、头晕等心脏相关症状,切莫大意,一定要及时就医。
陈亮表示:该例患者为淮安市一院急诊医学科搬迁至新急诊大楼后收治的首例ECMO患者,医院为急诊医学科提供了条件优越的平台,院领导的支持是我们急诊医学科“建强”的核心驱动力,领导将新急诊大楼这块阵地交付于我们急诊科人,我们一定要担负起重任,让急诊医学科真正成为守护生命、守护医院的“第一道防线”。(吴魏芹 严专)
责任编辑:石勇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