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的淮安,青砖黛瓦的周恩来故居迎来一批青春访客。7月5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子怀揣赤诚敬仰,踏上这片红色热土,开展“红色印记 青春足迹”主题研学实践活动。此次活动由周恩来故居管理处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联合策划,创新推出“六个一”沉浸式研学项目,引导青年学子在立体化体验中追寻伟人足迹,汲取奋进伟力。
上午8:30,古朴肃穆的故居前,活动正式启动。主持人、南信大学生陈一帆阐释活动深远意义并强调纪律,为这场以“传承红色精神,践行时代使命”为内核的“六个一”追寻之旅,奠定了庄严厚重的基调。
一次深度寻访:青砖黛瓦见精神
跟随专业讲解,学子们穿梭于故居的岁月长廊。在童年周恩来“读书房”,学生讲解员毛宇担任现场教学“老师”,介绍周恩来小时候勤奋好学的故事,学子们仿佛身临其境般触摸那段珍贵的历史记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穿越时空,振聋发聩。站在陈设简朴的“诞生房”前,学生讲解员魏献昊深情讲述伟人平凡而伟大的起点。故居的一砖一瓦、一物一景,如立体画卷般生动展现着周总理的崇高人格与不朽精神。学子们凝神静听,驻足凝视,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赤诚深深烙印心间。
一堂劳动实践:泥土芬芳悟真谛
穿过静谧巷道,学子们踏入周总理儿时劳作的菜园。学生讲解员胡浩然在百年古井旁,向围聚的同学们讲述童年周恩来汲水浇园的故事。大家分组协作,提水、浇菜……指尖触碰温润泥土,汗水浸润田垄。这堂生动的实践课,让青年们躬身感悟总理艰苦朴素的作风,深刻体味“幸福源于奋斗”的人生真谛。
一部家风解读:“十条家规”铸魂育人
《周恩来家世家风图片展》展厅内,“十条家规”赫然醒目。专业讲解员孙咪深入解读“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的核心要义,其彰显的大公无私品格与坚定信念,在学子中引发强烈共鸣。学子们纷纷表示:“周恩来总理的‘十条家规’,看似是对家人日常行为的琐碎规定,实则是一座蕴含着崇高党性修养、深厚人民情怀、严格自律精神和优良家风传承的精神丰碑。”
一场青春宣誓:时空对话许誓言
在象征周总理壮志凌云的“大鸾腾飞的地方”展厅,学生代表陈一帆带领全体同学,面向青年周恩来塑像庄严宣誓:“崇德向善,传承优良家风,涵养家国情怀……”铿锵誓言回荡,宛如一场穿越时空的青春对话,许下新时代青年继承遗志、矢志奋斗的坚定承诺。
一次深情缅怀:三鞠躬寄无尽思
庄严肃穆的周恩来铜像前,缅怀仪式庄重举行。学生代表手捧素雅鲜花,缓步上前,恭敬献上追思。全体同学整齐列队,面向铜像深深三鞠躬:一鞠躬,铭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不朽功勋;二鞠躬,致敬国家建设、外交事业的卓越贡献;三鞠躬,感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境界。现场肃穆,唯闻风过叶响,诉说着无尽怀念,不少同学眼中泪光闪动。
一场思想碰撞:感悟交流明方向
家风讲堂内,“从历史伟人到时代青年——传承周恩来崇高风范”感悟分享会气氛热烈。陶浩然、张俊、施奕含等学子们踊跃发言,畅谈研学心得。景宇城同学分享道,“此次研学实践活动,将更加激励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培育爱国奉献、担当作为的价值观。”……陈一帆同学作总结发言:“从革命精神的震撼洗礼,到故居寻访的深刻触动,再到劳动实践的切身体悟。周总理崇高风范在交流碰撞中从抽象理念化为具象指引。这次‘六个一’研学,让我们真正触摸到了周总理崇高精神的温度。”大家一致表示,要将这份精神财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入日常,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让伟人风范在新时代绽放光芒。
此次精心设计的“六个一”沉浸式研学活动,组织严密,学子全程心怀敬畏。它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深化红色资源育人、厚植家国情怀的生动实践。周恩来故居的一景一物,化作鲜活教材,周总理崇高精神深深融入南信大学子血脉。这段研学之旅,必将激励全体南信大人以更坚定信念、昂扬斗志,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在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中书写无愧青春的华章。(许蓉 陈一帆)
责任编辑:石勇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