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

溯光而行,于省思践履间生长

发布时间:2025-07-03 17:29:09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全省县级机关年轻公务员培训班。作为一名青年干警,能够前往恩来培训学院,参与此次高规格、高水平的脱产培训,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宝贵机会。在这所承载着深厚红色文化底蕴的学院里,每一寸土地都仿佛诉说着周恩来总理的伟大故事,每一次学习都是与先辈精神的深度对话。

一周的时光既漫长又短暂,回顾每天的课程,学院不仅给我们安排了榜样课堂、年轻干部健康成长、八项规定精神解读、公文能力写作等多样性课程,还带领我们走进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纪念馆、漕运博物馆等开展沉浸式教学。认真学习后,让我们补了钙、充了电、加了油,汲取了来自伟人的磅礴精神力量,内心满是振奋与干劲,进一步坚定了我唯实唯勤、担当实干、奋起向前的决心。

见贤思齐焉,做“心里有山”的攀登者

周总理年少奋发,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以豪迈气魄投身革命浪潮,矢志推动民族复兴大业;日夜躬身政务,将全部心血付诸为人民谋福祉。走过一比一复刻的西花厅、看到305医院床上定制的小木桌,掠过一幅又一幅总理的照片、影像,我无法想象,在那战火纷飞的岁月,总理是以怎样的英姿在敌营的暗流涌动间斡旋,用智慧与胆识点燃希望的星火。那张小木桌,仿佛诉说着在总理生命最后的时光,他仍坚持批阅文件、心系国事的执着……站在纪念馆里,我恍然惊觉,那些教科书上的文字,早已化为我们每个人的精神图腾,原来“伟大”两个字从来不是传说,而是他用毕生践行的承诺。

见贤思齐焉,在这里我窥见了榜样的力量。金庸先生说过:“人可以一辈子不爬山,但心中一定要有山。因为它让你总往高处爬,总让你有努力的方向。”总理的一生,便是那巍峨的高山,以信念为基石、用奉献作脊梁,指引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前进、攀登的方向。每当迷茫时、彷徨处,定会想起西花厅的灯火、病榻前的木桌,原来榜样的力量不仅在于令人仰望,更是在心中种下了种子,激励我们以自己的步履,去丈量这新时代的“高山”。

躬身而践学,做“脚下有泥”的实干者

授课中,老师们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精准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四个着力点”,并提出全省切实有效的落实举措,还对年轻干部干事创业提出了谆谆教诲。我想我们应当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掌握其中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紧扣“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学以致用、学以笃行,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行动自觉。在法院办公室的工作中,“做脚下有泥的实干者”绝非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每一份文件的起草、每一次会议的筹备、每一项后勤保障工作的落实,都关乎着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的高效运转。就像田间耕耘的农民,我们需要俯下身子,深入了解审判一线的实际需求,把服务工作做到干警的心坎上;需要迈开步子,走进基层法庭、走进群众中间,倾听他们对司法服务的真实诉求,将调研成果转化为优化工作流程、提升服务效能的具体举措。办公室的工作或许没有审判台上的庄严肃穆,没有法槌起落的铿锵回响,但我们愿做法院运转的“螺丝钉”,用沾满“泥土”的脚印丈量责任,用脚踏实地的行动诠释忠诚,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司法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励行以致远,做“眼里有光”的奋进者。

真知在行,事成在干。实干是前提、是过程,实绩是目标、是结果。应秘书长在讲述“年轻干部应当如何健康成长”时,提到了关于年轻干部应当具备的素质。我在台下默默对照,自认还差得远,不禁喟叹要学习、要赶超、要向上。

我们要有脚踏实地的坚守。培训中令人深受触动的是周总理为了把国家建设得好点、人民的生活多改善一些,呕心沥血、日夜操劳,他的工作日程都是以分秒计算。对待千头万绪的办公室工作,需要的便是这般脚踏实地的坚守。大到全院重点工作的督促推进,小到一份文件的格式校对,每一项任务都容不得半点敷衍,必须摒弃浮躁,以“钉钉子”精神将每一项工作做细做实。

我们要有终身学习的渴望。作为法院的年轻干警,要以空杯心态不断加强自身业务素养提升。法律条文、司法解释都在持续更新,司法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必须摒弃“吃老本”的懈怠思想,从最新法律法规的深度解读,到群众来信、庭审调解的实践技巧,每一个领域都需要我们以归零的谦逊重新探索。只有将学习融入日常、化作习惯,才能在审判执行、司法政务工作的岗位上,以扎实的专业素养扛起新时代赋予法院人的使命担当。

我们要有开拓创新的勇气。在司法体制改革持续深化、智慧法院建设加速推进的当下,我们要敢于主动拥抱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运用全场景智能辅助系统;面对群众多元司法需求,更要以创新思维优化服务流程,用好用强融合法庭,将司法服务嵌入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照镜正衣冠,做“行之有戒”的模范者。

参加此次年轻干部培训,耿教授关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解读发人深省,谆谆教诲如洪钟贯耳,为我们敲响了作风建设的长鸣警钟。“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对法院干警而言,党纪国法、职业操守便是那面高悬的明镜。无论是面对案件卷宗、文书的细致审查,还是处理人民来信、政务服务热线的耐心倾听,都需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敬畏之心,对照规章制度检视自身言行。培训中那些廉政案例时刻警示着我:一次程序上的疏漏、一句态度上的敷衍,都可能成为侵蚀司法公正的蚁穴。我们应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明纪律底线,守好“交往边界”,严格执行“三个规定”,要管好“八小时外”,坚决防止“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主动接受来自人民群众、同事家人的监督,把“查摆”的过程作为自我改进的契机,通过全面深入查找自身在司法政务、审判辅助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深挖问题根源,牢记职责使命,校准言行举止“坐标”,让廉洁司法从外在约束转化为内在自觉。

此次在恩来干部培训学院的学习,让我获益匪浅。我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深学细悟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家国情怀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把榜样力量转化为实干动能。在今后工作中,我将始终保持脚踏实地的坚守、终身学习的热忱,严守纪律规矩底线,以更饱满的姿态投入法院工作,在法治建设新征程上书写属于年轻干警的奋斗篇章!

(海门法院 高涤瑕)

责任编辑:石勇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