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

于情理交汇处寻找正义

发布时间:2025-07-01 10:35:23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翻开人民法院案例库的精选案例,仿佛步入一片茂密的判例之林。

刑法鲜少涉及,尽数还于吾师,刑事案例当小说看,共35件, 涉及正当防卫的3件,11号案件叶某朝持刀自卫造成两人死亡、13号案件唐某华、杨某祥组织施暴者丁某平殴打女性,造成丁某平死亡、14号案件江某某被霸凌用折叠刀反抗致施暴者轻伤。三案被告人均被认定为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这对比早期媒体曝光的故意伤害案例,对于正当防卫的认定标准明显有一个从严格限制到适度放款的思维转变,但相关情形及必要限度的把控相较于民事案件更为严格,需作出更具情理及社会价值导向的认定。电影《第二十条》中醍醐灌顶的一句话至今记忆犹新:“我们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刑事判决推敲的绝不是冰冷的文字组合,刑事判决推的是公冶非罪、敲的是一清二白。刑法之法公正严明,绝不能法办一个无辜之人、绝不能放过一个漏网之鱼。

民事案件与审判日常息息相关,详读之后,我感受到的不仅是法律条文的精确适用,更是司法理性与人文温度的碰撞,引导我们学习具体案件中微妙的平衡艺术。

关于案例培育机制。在阅读中我发现精选案例多数并非局限于就案办案,而是以问题为导向,主动寻找那些能够回应社会关切、填补法律空白、引领价值导向的案件,且多数案例需经历一审、二审、再审多次斟酌,也正是如此,案例库刚好可以成为我们解决法律适用难题的"工具箱"和"智囊库"。

关于案例编选方面。精选案例判决均系在法律适用、价值衡量及裁判说理方面具有示范意义的判决,这些判决兼具法律逻辑和司法智慧。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法律存在模糊或空白地带的边缘案例,譬如:指导性案例228号张某诉李某、刘某监护权纠纷案,即是因现行法律和司法解释对于婚内监护权的行使无明确规定,而参照民法典相关规定,出于最大限度保护未成年子女的利益而做出的判决。二、不同价值冲突激烈的疑难案例,譬如:案例10广西某物资公司诉某工程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该案一审、二审均因双方存在业主单位支付款项作为承包商向供应商付款条件的约定而判决驳回广西某物资公司的诉讼请求,而最高人民法院再审时认为:承包方作为独立的商事主体,应当独立承担第三方业主不能支付工程款的商业风险,以约定为由拒付款项不符合双方签订合同的目的,故判决支持广西某物资公司的诉讼请求。三是反映新兴领域法律问题的前沿案例,譬如:案例25天津市某消防安全监测服务有限公司诉赵某霖、尹某瑞等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案,对于社会公众出于公共安全的忧虑在自媒体平台发表批评性意见是否构成名誉侵权的问题,需审查事实行为及主观恶意等加以认定。这些案例的编选不仅是个案的判决,还呈现出价值取向,便于在日常审判中类比参照。

关于办案思路。精选案例均掺杂着复杂的利益衡平,而非简单的法条适用。在阅读中可以发现利益衡平最突出的特点即是追求实质正义。精选案例的判决多数深入探究、查明事实、外化逻辑兼顾人性需求。譬如:案例6车某玲诉朱某芳相邻关系纠纷案中,当事人对相邻损害事实及发生原因难以自行举证证明,法院通过现场勘验、实验等方式固定证据,根据现场勘验结果迳行判决而未启动鉴定程序。再譬如案例5舒某泉、林某等诉浙江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衢州分公司等排除妨害纠纷案中,法院查明案件事实原告林某等多次不按规定停放车辆,物业公司根据业主大会制定的《管理公约》将其车辆信息抹除、限制其自由出入小区以确保小区消防安全并不属于妨害物权,故对原告诉请不予支持。这种实质正义导向的办案思路,使司法裁判更能经受住法律与社会效果的双重检验。

关于办案理念。司法理念的升华应当是判决书最为动人的精神内核。在阅读中,我发现精选案例中的升华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以人为本。在不少涉及弱势群体的案例中,法官不仅考虑法律条文,更关注裁判结果对人的实际影响。譬如:案例13王某容诉厦门某医院医疗服务合同纠纷案中,法院认定丧偶妇女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单身妇女”,在不违背丈夫生前意愿且不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前提下,除有确切证据表明胚胎移植将对后代产生严重不利影响外,医院应当依照合同约定对丧偶妇女继续实施胚胎移植手术。又譬如指导性案例229号沙某某诉袁某某探望权纠纷案中,裁判充分考虑未成年人成长和身心健康,判决在不影响未成年人及其母亲正常生活的前提下允许沙某某行使隔代探望权。二是经权平衡。譬如案例44王某仙诉某幼儿园、陈某劳动争议案,法院的判决不仅指出广大教师应当自觉抵制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的不正之风,提高廉洁从教意识,还针对教育机构指出管理应当秉持善意理念,遵循比例原则,体现过罚相当,最终判决幼儿园违法解除并支付赔偿金。三是价值引领。譬如:案例27徐某某诉刘某华饲养动物损害赔偿责任纠纷案,明确否定饲养烈性犬、大型犬的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以被侵权人或第三人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为由不承担或减轻承担责任的抗辩,对营造安全的居住环境、维护社会公共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

掩卷沉思,精选案例中最动人的或许正是那些展现司法人性光辉的细节:法官为查明事实的实地勘验,判决书中对当事人处境的设身处地。自高阶法官助理独立办案以来,我们面临过程序正当的质疑,我们忧心过权责匹配度的问题,我们遭受过能力不足的嘲讽,我们处境很尴尬,因此更加深谙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在实战中学、边学边积累,边积累边总结,期待终有一天,我们的判决也能成为精选案例,期待终有一天,我们也可以身披法袍,从容、且名正言顺地站上审判台,期待终有一天,无论判决或是调解,我们能游刃有余,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同时不乏法律的温度。

(海门法院 周虹雨)

责任编辑:石勇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