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

海门数智法院建设再提速

发布时间:2025-07-01 10:34:44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施主任,你听说了吗?我们法院的法拍房居然有数字人当讲解员了!”刚走进办公室,海门法院执行局书记员小李就迫不及待地和同事分享这个新鲜事。“可不是嘛,我昨天还在京东司法拍卖频道看到了,那数字人讲解得头头是道,从房屋结构到周边配套,连瑕疵说明都讲得清清楚楚。”该院执行局指挥中心副主任施继业放下手中的卷宗,接过话茬。​ 这是近日发生在施继业办公室的几句日常办公对话,从言语间,海门法院数字化建设的最新成果已然跃然眼前。从诉讼服务“云端办”到审判执行 “无纸化”全覆盖,从司法拍卖“数字人讲解”到智能系统 档案“中间库”管理,海门法院正以技术破局者的姿态,在司法现代化的画卷上勾勒出震撼人心的创新线条,让公平正义在数字浪潮中加速前进。​

数字人“上岗”:司法拍卖迎来沉浸式服务​

在京东网司法拍卖平台,该院推出的数字人讲解员如今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这位依托自然语言处理及大数据技术诞生的智能助手,正以其独特的魅力重构着司法拍卖的服务方式。​

走进数字人讲解的虚拟空间,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法拍房现场。拍品的每一处细节都在数字技术下清晰呈现,墙壁的材质、地板的纹路、房间的朝向,甚至窗外的景观,都能看得一清二楚。“以前看图片,总有种雾里看花的感觉,现在有了数字人带着‘实地’看房,心里踏实多了。”一位参与过法拍的买受人感慨道。​

更令人称奇的是,数字人还能自动抓取权属信息、区位优势等关键数据,经法院审核后形成透明化信息链。它就像一位专业的房产顾问,不仅能介绍房屋的基本情况,还能精准解析瑕疵说明与评估报告,让潜在买受人足不出户即可完成深度了解。“这套房子的产权是否清晰?周边的学校、菜场和医院距离有多远?有没有什么潜在的瑕疵?”面对这些常见问题,数字人都能一一解答,而且回答准确、流畅。​

从“人跑腿看房”到“数据跑路展示”,从“单向公告告知”到“智能交互答疑”,数字人的引入不仅是一次技术升级,更是司法为民理念的具象化实践。在某起房产拍卖中,数字人讲解使咨询量提升了40%,成交周期缩短近一半。这组数据生动诠释了“科技+司法”如何让资产处置更高效、更亲民,也让人们看到了数字法院建设给司法拍卖带来的巨大变革。​

智能辅助系统:法律大模型释放工作效能

在第七届“中国法研杯”司法人工智能挑战赛上,海门法院“全场景智能辅助系统”斩获“法律大模型场景创新应用”一等奖。这一荣誉的背后,是该院深耕人工智能司法应用的扎实实践,更是科技赋能司法的有力证明。​

该系统构建的“双层训练”机制堪称行业标杆。基础训练层就像给系统打下坚实的法律基础,赋予其专业的法律语义认知、法律知识推理能力。而属地优化层则通过增量训练,结合本地的司法实践,形成“数据沉淀——模型迭代——效能跃升”的良性发展闭环。这种训练机制让系统能够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更好地适应复杂的司法环境。​

在技术架构方面,系统创新采用“双轮驱动”模式。一方面构建法律知识图谱,将海量的法律知识进行系统化、结构化梳理;另一方面运用检索增强生成技术,确保智能问答等更加精准。“现在遇到疑难案件,再也不用花大量时间去翻找案例了,系统能快速推送类似判例,真是帮了大忙。” 一位法官如是说。​

在审判实践中,该系统展现出了惊人的效率。“辅助阅卷”功能堪称法官的“得力助手”,它能将100多页的原始卷宗自动梳理成10页以内的摘要,减少法官90%的阅卷量,节省80%以上的阅卷时间,大大提高了疑难复杂案件的一庭闭庭率。​

无书记员庭审记录与辅助系统“笔录精简”“庭审回溯” 功能相辅相成,有效减少了书记员的庭审事务性工作,大大释放了书记员的工作效能。​

在某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中,系统自动提取借贷关系关键证据,法官当庭宣判时间较传统流程缩短70%。这一案例充分体现了智能辅助系统助力法官实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的现代化审判格局,让审判效率得到质的飞跃。​

数智法院生态: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重构​

该院的数字化建设并非孤立的技术叠加,而是构建起了全链条、多维度的数字司法生态,就像一张细密的网,将司法服务的各个环节紧密连接,让公平正义能够更顺畅地传递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在诉讼服务端,“支云庭审”打破了时空限制,让身处异地的当事人能够通过手机“面对面”解决纠纷。“诉服e空间”则搭建起了法官与当事人线上会话空间,实现了90% 诉讼事项的线上办理。当事人足不出户,指尖轻点手机屏幕,就能完成立案、缴费、查档、提交证据等全流程操作,真正体验到了“指尖上的法院”带来的便利。​

审判执行端,全流程无纸化办案覆盖了98%的民商事案件,电子卷宗随案生成率达100%。走进海门法院,智能设备替代了传统纸堆,勾勒出无纸化办案的全新图景。案件材料实现中间库集中管理和高效流转,无纸化理念贯穿立案、审判、执行、归档全流程,大大提高了办案效率。​

基层治理端,“融合法庭”下沉23个街道村社,内嵌江苏微解纷等多元化解平台,将司法服务延伸至基层治理末梢。这种“云端办、线上审、基层解”的立体化模式,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群众“家门口”,真正实现了司法为民。​

在组织保障层面,该院创新“法官+技术”协同机制。3 名资深法官与8人技术团队联合办公,法官可随时沟通问题、提出优化建议,累计解决事实遗漏、说理泛化等136项实践问题,有效消除了业务需求与技术开发之间的隔阂。院党组成员牵头组建调研小组,从实践设计推动系统迭代,使智能辅助功能完成三次重大升级。这种“决策支持、业务主导、技术跟进”的体系,确保了科技应用始终锚定司法实际需求。 

“科技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温暖的桥梁,连接着司法与人民。”海门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杜开林在谈及数字化建设时,目光中充满了坚定与期待。“我们推动数字人讲解、智能辅助系统等科技应用,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感受到科技带来的温暖。”(张美芳)

责任编辑:石勇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