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高校毕业生,能在盐都区开启怎样精彩的职业篇章?
为区内企业输送适配人才、助力毕业生成功创业、开展针对性就业指导活动,盐都区人社局在2025年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课题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政校企联合打出了一套政策引才、平台育才、产业聚才、服务留才的“组合拳”。以“稳岗促就业”为核心,在岗位开发、服务优化、资源整合等方面多点发力,逐步构建起精准、高效、惠才的就业服务体系,为高校毕业生铺就了一条从校园迈向职场的坚实道路,绘就了人人有机会、处处显活力的就业新篇,使得就业质量稳步提升,高校毕业生获得感持续“升温”。
创新招聘形式,点亮职业梦想
“边逛街边求职,AI还能精准推荐岗位,这种招聘太酷了!”盐城师范学院毕业生小刘成功入职的经历,成为盐都区人社局创新就业服务的生动注脚。
在商圈核心广场,“AI+招聘”模式让传统招聘会焕发新生。盐都区引入智能推荐系统,通过分析毕业生专业背景、技能证书和求职偏好,实现岗位与人才的秒级精准匹配。毕业生只需输入“市场营销岗位”等关键词,即可获取定制化岗位清单。现场还设置AI简历诊断区,系统从沟通能力、实践经验等维度生成分析报告,为企业面试提供数据支撑。小刘正是在AI系统的推荐下,与企业招聘团队高效对接,凭借突出的沟通能力当场拿到复试资格。
线上“直播带岗云聘会”同样亮点纷呈。依托AI虚拟场景技术,企业HR化身“云端主播”,带领求职者沉浸式参观智能办公区、现代化生产线,打破沟通壁垒。会计学专业毕业生谢飞通过直播间的AI岗位匹配引擎,快速锁定心仪企业,一键投递简历后,经AI初筛和视频面试,顺利收获会计岗位offer。
通过AI技术重塑招聘全流程,从岗位精准推送、智能简历分析到线上线下融合面试,实现了“人岗精准对接、服务全程在线。盐都区人社局将深化大数据分析,建立毕业生就业需求动态监测机制,持续优化智能就业支持网络,为青年人才搭建更高效的职业发展平台。
整合多元服务,探索职业路径
盐都区人社局积极整合政企资源,全力打造“就业+技能培训”“就业+政策宣讲”等多元主题就业服务,为高校毕业生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就业服务体系,助力其探索职业发展新路径。
在“就业+技能培训”板块,盐都区人社局联合区内专业培训机构,紧扣市场热门需求,开设电商直播、智能制造、软件编程等大热门课程。培训采用“理论+实操+就业推荐”的闭环模式,邀请行业资深导师授课,与区内企业搭建起人才输送通道。
政策宣讲作为就业服务的关键一环,盐都区人社局创新采用 “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架构。线下,开展“政策宣讲进校园”“人社局长面对面”等活动。工作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度解读盐都区的人才政策。为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提供生活、租房、购房等补贴,针对创业大学生,还提供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辅导等支持。线上,依托媒体平台,推出“政策微课堂”系列短视频,以情景演绎、问答互动等形式,生动直观地宣传政策,今年以来,盐都区已开展政策宣讲活动20余场。
多方协同发力,构建就业体系
以“精准对接、全程服务”为宗旨,创新打造“政企校”协同就业赋能矩阵,结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实际困难和卡点堵点,在各个环节与细节上下功夫。针对不同的专业,不同学生的就业意愿,不同企业的用工情况,提供更加接地气、冒热气的服务。
盐都区人社局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组建专业调研小组,对区内重点企业开展“一对一”走访,运用大数据分析、问卷调查等方式,精准摸排智能制造等重点行业的人才需求,形成动态化的“企业人才需求库”。依据企业需求,为企业定制人才配置方案,组织专场招聘会、线上对接会等活动,有效解决了技术岗位的用人缺口。
政校合作持续深化,“校企直通车”活动成为校招品牌项目。盐都区人社局提前与盐城工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高校建立紧密联系,定期获取毕业生专业分布、技能证书、就业意向等详细信息,为精准对接奠定基础。同时,积极组织区内优质企业走进高校开展校招活动。在招聘会现场设置企业宣讲、简历投递、初轮面试等环节,还特别开设“职业规划咨询台”,由企业HR和人社部门工作人员为学生答疑解惑。此外,盐都区人社局还推动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目前已开发高质量就业见习岗位981个,组织342名青年参与就业见习,让企业提前锁定优质人才。
在政校企三方联动机制下,企业深度参与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企业技术骨干走进高校课堂,结合行业前沿技术开展专题讲座。高校根据企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增设实践教学环节。这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让毕业生专业技能与企业需求高度契合。通过强化政校企合作,实现了政府搭台、企业选才、高校育才、学生就业的多赢局面。
从就业服务精准对接至引才机制创新升级,从职业技能靶向提升到人才发展生态构建,水韵古邑、高新盐都,青春正与城市共舞。未来,盐都区人社局将持续深耕“政策+平台+服务”三位一体工作体系,以全周期服务优化就业创业生态,让更多青年人才真正留在盐都、爱上盐都。(文/孙冬梅)
责任编辑:石勇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