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上午,在淮安市一处菜市场,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营救悄然上演。一名中年男子突发心脏骤停晕倒,面色青紫,情况万分危急。危急关头,淮安市一院急诊药房主管药师吴梅梅挺身而出,没有丝毫犹豫,吴梅梅迅速评估环境,跪在湿滑污水中施救。
突发晕厥的男子面色青紫、呼吸微弱,倒在积水里,周围群众慌乱无措,大声呼救。吴梅梅冲进人群,迅速评估环境安全后俯身施救。她跪在污水中调整患者体位,清除口腔异物,双手交叠精准按压胸廓,胸外按压30次、人工呼吸2次的规范操作在噪杂的环境中显得格外耀眼。
"每延迟一秒,生存率就下降10%!"学医十多年的吴梅梅深知时间珍贵。前三轮标准按压后,男子仍无反应,她手臂酸痛却不敢停歇,第四轮按压时终于感受到患者胸腔细微起伏。"有意识了!"人群中爆发出欢呼,吴梅梅已为患者争取到最宝贵的生机。
"去年参加医院心血管急救培训,
这次终于用上了"
“是医院持续组织的专业急救培训,让我形成了肌肉记忆。”面对赞誉,吴梅梅将功劳归于医院完善的培训体系。作为急诊药房骨干,她深知“每延迟一秒,生存率就下降10%”,去年参加的医院心血管急救培训,在这次实战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当时只有一个念头:把每个动作做到位,因为按错1厘米都可能前功尽弃。”
吴梅梅的见义勇为,正是淮安市一院长期以来狠抓急救能力建设成效的生动体现。 自2018年成为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以来,淮安市一院教育处坚持不懈地对全院医、技、护、行政、后勤及第三方人员进行基础生命支持(BLS)培训,力求全覆盖。目前,全院医护人员年度急救复训达标率近100%,2025年正在进行第二轮、第三轮强化复训。正是这种“人人过关、常训常新”的机制,锻造了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救”的队伍,使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都成为流动的“急救站”。近两年,已有多名医务人员在院外成功实施紧急救助。
吴梅梅表示:“急救技能不该是医务人员的专利。”这场发生在烟火气中的生死救援,不仅闪耀着医者仁心的光辉,更彰显了我院普及急救知识、勇担社会责任的深远价值。我们呼吁并致力于让更多人掌握这项“救命技能”,让“天使”就在身边!(淮安市一院 徐嘉翌)
责任编辑:石勇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