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门法院执行局执行完毕一起历时多年、矛盾尖锐、阻力较大的上级法院指令交叉执行的案件。该案因双方当事人矛盾较深,自2015年诉讼至执行阶段,矛盾持续近十年,双方对抗情绪激烈。
陆某等三人与陶某等合伙协议纠纷一案,涉案标的本金近1600万元,审理阶段经历一审、二审、再审审查程序。执行中,审理阶段的实体争议延伸至执行阶段,矛盾点繁多,案外人提出执行异议主张对被查封财产有所有权,一审法院因被查封的财产正在案外人执行异议程序中难以继续推进执行程序,陷入执行“僵局"。为实现案件有效突破与矛盾实质性化解,经一审法院报请,上级法院指令该案交叉至海门法院执行。
指令执行后,海门法院集中精干力量,快速进行阅卷,梳理执行难点。经查,案外人顾某提起的执行异议之诉二审被判决驳回,承办人对被执行人名下已被查封的不动产进行现场调查、核实租赁情况等后,立即启动了带租拍卖程序。被执行人对拍卖不服多次请求暂缓执行,承办人坚持以法律为准绳,持续对被执行人施加压力,促使其履行义务。执行中,承租人又加入程序对抗,提出评估报告没有将装修加入评估,拍卖行为损害了其合法权益,执行恐将再次陷入“僵局”,申请执行人不服中止拍卖裁定,多次通过申请执行监督等各种途径请求继续执行。程序上,承办人对执行异议快速移送审查,驳回异议后立即恢复执行,缩短被执行人拖延时间,综合各方面进行“执行可行性分析”,一方面向被执行人释明带租拍卖可能影响经营稳定、资产价值贬损、产生大额税费成本等,另一方面向申请执行人释明可能产生的时间成本、流拍等因素,为该案转为和解提供理论支撑。以"强制执行"为后盾,引导双方认识执行风险,利用再审申请被驳回等关键节点,明理释法,最终双方达成执行和解,十年纠纷被化解,执行阻力终被打通,被执行人一次性履行1500万元,该案执行完毕。
法官说法:
在执行陷入“僵局”之际,经报请上级法院启动指令执行,增强执行公正性与社会公信力,为案件突破构筑实质基础。该案成功执行充分印证了上级法院对"执行难"案件的动态化调控能力,通过交叉执行,不仅消除了当事人对执行公正性的疑虑,同时有效克服了抑制辖区法院案件执行受到的执行阻力。
该案指令交叉执行后,海门法院承办人向双方当事人明理释法,创造性融合了"裁判者"与"谈判者"的双重角色定位,有效促成执行和解,通过被执行人一次性履行1500万元,既实现了债权人权益的实质性清偿,又避免了债务人承担税费等巨大损失,同时实现了商户经营稳定,充分彰显了执行程序在社会治理体系中的价值,是典型的执源治理的实践样本。
(海门法院 张凯杰 高梅)
责任编辑:石勇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