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 (通讯员 殷晓燕 王钰莹)“杨法官,真的是要谢谢你了。”老太太站起来,紧紧握着杨法官的手。近日,海门法院工业园区法庭杨俊华法官多次温情调解,终于化解了父子数年积怨。
原告倪某和沈某是被告倪小某和施某的父母,原告起诉要求撤销对儿子、儿媳房产的赠与。是什么原因让年逾八十的老两口非得把年过半百的独子告上法庭?又是什么让曾经的孝子拒绝与父母沟通?难道真如原告起诉状中所言,拆迁之后儿子只认房子不认人?杨俊华法官仔细翻看案卷后发现原告年龄较大,看似简单的撤销赠与案件背后,是濒临破裂的亲情。一旦判决,无论结果如何,原、被告之间的心结就再难解开、亲情的裂痕就再难弥补。开庭前夕为进一步了解情况、顺利化解矛盾,杨法官带着心中的疑问去往儿子家中。
外表憨厚老实的儿子在知道杨法官的来意后,情绪突然激动起来,细数多年来的悉心照料,到头来却被父母告上法庭的委屈。第一次开庭时,儿子本人未到庭仅委托代理律师到庭,原告老两口对着只坐着代理人的被告席,觉得儿子依然在逃避问题,不愿调解。
庭后杨法官回想着与原、被告双方的接触,直觉告诉她原、被告之间的矛盾并非激化到不可调和,那么怎么寻求突破口呢?考虑到有些话在法庭上当事人可能会有所保留,杨俊华法官又联系了之前做过父子间调解工作的村委会和司法所工作人员,约定时间一起再去原告家做做工作。原告住的房子是被告装修好后给父母居住的,虽然不算豪华,但也干净整洁。说起儿子,原告既有诸多怨言又忍不住流露出疼爱;说起过往,原告也说拆迁之前儿子、儿媳对他们照顾得很好。那么,仅仅因为一套拆迁房,一直孝顺的儿子儿媳就突然与父母翻脸似乎并不合情理。
杨俊华法官一边听着原告回忆往事一边见缝插针地指出被告为人善良只是性格比较固执,不善于表达这个特点。“对对对,杨法官你说得太对了。”原告好像一下子忘记了儿子的不好,又说起儿子的好来。见原告老两口被说笑了,杨法官趁热打铁说起调解方案,原告表示自己愿意调解,并表达了自己的调解诉求。随后杨俊华法官又电话联系被告做思想工作,明确子女赡养父母是法定义务,告诉他们原告一直也念着他们的付出,儿子那边的委屈似乎终于找到宣泄口一样,也对调解松了口。
双方达成初步调解意向后,在敲定细节的时候却又有了分歧,电话里沟通数次均没有进展。如果不能达成调解,不仅之前的工作都功亏一篑,父子间好不容易缓和下来的关系极有可能因为一纸判决降到冰点。解铃还须系铃人,杨法官马上打电话给双方,让他们务必来法庭面对面沟通交流。
这次的见面双方依然有些生分,调解到一半,老父亲要去上卫生间,看着颤颤巍巍的老父亲,儿子不放心跟了过去。不知道这短短几分钟他们之间是否说了什么,但随后的调解工作明显顺利了许多。最后双方达成和解协议,一家人冰释前嫌,重续亲情。
一直以来,海门工业园区法庭在处理乡村家事纠纷时坚持“调解为主、调判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人民法庭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前沿阵地作用,注重司法裁判的社会效果,扎实推进法官进村居调解活动,减少当事人诉累,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不断提高司法服务质量和效率,切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责任编辑:石勇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