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生权益受到保障,公平正义得到维护,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方面。近年来,盐城市响水县人民法院陈家港法庭抓前端、治未病,致力于用司法温情融化矛盾坚冰,以创新实践书写基层治理现代化答卷,努力让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件的妥善化解,转化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图景,奏响黄海新区法治建设的基层强音。
三层过滤,助力纠纷化解
“法官,我们前期已经做了工作了,可还是没能帮老李要到钱,你看,这怎么办?”村支书王某无奈地说。
在一起涉某村刘某返乡创办小微企业的欠薪案件中,陈家港法庭启动“绿色通道”实现当日立案、当日调解、当日司法确认。案件立案后,承办法官第一时间联系该村村委会工作人员,一道做刘某的工作,一方面向其释明拒不支付欠薪义务的法律后果,督促其遵守诚信原则;另一方面劝说李某体谅刘某当前面临的困境,适当给予宽限时间。通过“背对背沟通+面对面协商”模式,历时两个小时,双方态度终于有所缓和,并就还款协议达成一致意见。
这样的高效率,源于陈家港法庭构建的“三层过滤”解纷机制:首先由村居、网格工作人员开展“随手调”方式,就地、及时化解小纠纷、小矛盾;其次,案件分流到法庭后,由驻庭调解员根据类案调解模板先行进行调解,并进行法律引导与风险告知;最后,承办法官通过查阅卷宗,详细了解案情,找准化解矛盾的切入点,将“法理情”融入案件办理全过程,推动矛盾纠纷实质化解。
多方联动,促推定分止争
“既要帮农民工讨回薪水,也要让企业活下去。”承办法官与商会负责人这样说道。
在调解某建筑公司欠薪案件时,承办法官考虑到该案涉及混凝土行业,如由镇商会组织加入,更有利于高效化解纠纷,便主动邀请商会负责人一同做该公司老板工作。在调解过程中,承办法官发现企业因资金回笼不及时导致资金链断裂,无力一次性发放农民工工资,便立即制定“分期履行+违约金并行”方案:一方面促成劳动者同意将欠款分六期支付,另一方面也给企业套上“紧箍咒”,要求其必须按照调解方案按时还款,否则将同时支付违约金,并请镇商会组织第三方监督实施。这种“放水养鱼”的调解智慧,既维护了农民工权益,又保护了民营企业,让当事人实现“双赢”。
靠前服务,赋能基层治理
“今后,我们要持续推进‘三所一庭’多元解纷机制走深走实,不断深化融合法庭建设,整合基层调解资源,加大矛盾纠纷联调力度,努力将纠纷化于萌芽、止于诉前。”在“三所一庭”签约仪式上,陈家港法庭负责人说。
近年来,陈家港法庭着力推动建立“党委领导、法庭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与辖区派出所、司法所、法律服务所建立“三所一庭”联动机制,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协作化解工作,最大程度维护当事人的切身利益,以实际行动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今年以来,该庭通过此项机制已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隐患12起,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广泛认可。(盐城中院 周陈华 李建杰 费星辰)
责任编辑:石勇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