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时节,在盐城市阜宁县罗桥镇青沟村村民赵才宽、李文艳、张晓芳、祁晓荣等10多个大糕加工大户家里,村民们正忙着大糕生产、包装、装车,呈现一派繁忙景象,让冬日里的乡村变得格外热闹。
走进阜可糕点厂李文艳家的大糕加工作坊,工人们正在按照流程加工、生产、包装,忙得不亦乐乎。李文艳是当地的大糕加工大户之一,每年大糕销量突破50万斤,销售额达500万元,带动大量工人前来务工。
“企业常年用工16人,冬季每天用工20多人,平均每人200元一天。”阜可糕点厂负责人李文艳坐在办公桌前,一边打招呼,一边填写着一叠发货单。李文艳介绍说,每年她付给工人的工资在50万元左右。
村民孙秀艳是村里一家糕点厂的包装工,糕点厂淡季时,她在家务农带小孩,现在她每天在厂里负责包装大糕,一天有100多元的收入。“年纪大了,在这里干包装工作很轻松。”孙秀艳说,糕点厂离家近,不耽误家里的农活,关键是还有一份比较稳定的收入。
因工钱合理、伙食标准高、服务态度好,来青沟村赵公顺食品厂务工的工人每年都比较稳定。“我们来这里从事大糕加工两三年了,每年冬季来两个多月,每月收入5000元至6000元,供吃供住,我很满意这里的工作。”罗桥镇青杨村村民刘为兵开心地说道。
在青沟村,除了一部分留守村民生产大糕,很多头脑活络的人都去跑市场,从事大糕销售。目前全村有800多人携带切糕机在全国各地市场现切现卖、保鲜销售。仅此一项,年产值就有1000多万元。
虽已进入冬季,罗桥“木兰户织”链接起的箱包加工、酒店用品、劳保手套、校服缝纫、儿童玩具、稻草编织、宠物袋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等20余项经营业态的工坊里,却是一派热火朝天。“多亏有了‘共富工坊’,在家门口就能上班了,真是太好了,收入也不错,还能把老人照料好。”罗桥镇沿街村软陶工艺“木兰户织·共富工坊”里,30多名留守妇女、陪读妈妈正在赶制春节前最后一批软陶工艺订单,室内笑声阵阵。
“我们超过退休年龄,在外面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现在几分钟的路程就能到这里上班,太好了。”忙着做活的56岁的沿街村九组妇女张青萍说,“一天能挣到100多元,我真知足了。”
近年来,罗桥镇坚持党建引领,携手多方合力发展,让留守农村的闲置劳力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蹚出了一条“政府牵头联盟、企业定向发单、村级对接劳力”的产村融合的富民新路子。以群众好态度、企业好岗位、政府好服务,让闲置劳力在罗桥放心、舒心、安心地工作和生活,实现工作效率高、薪酬收入高、岗位稳定高的目标。
“冬闲人不闲,门口忙增收。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农民就业的针对性和成功率,突出一二三产项目齐上,助力群众在家门口实实在在地就业增收。”罗桥镇镇长杨阿娣说。(文/殷鼎臣 李金阳)
责任编辑:石勇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