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

口头担保应否承担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2024-12-03 09:33:17 来源:中国报道

案情简介:

原告刘某经营着一家饲料店,专门向当地蟹农提供优质饲料。2023年7月,刘某经丁某介绍,结识了螃蟹养殖户张一、张二。因养殖螃蟹成本较高,手头没有余钱的张一、张二希望刘某帮忙赊欠一部分饲料款,并再三承诺年底螃蟹一经出售,将第一时间给付饲料款。

正当刘某犹豫不决的时候,丁某发话了:“你放心,大家都是朋友,如果他们不给钱,你找我要!”碍于情面的刘某在丁某的撮合下,赊给张一、张二饲料共计51900元,二人出具欠条但中间人丁某并未签字。

眼看着约定的期限已过,张一、张二却迟迟没有结账的意思,刘某遂多次上门催要货款,但均未果。一气之下,刘某将张一、张二连同丁某三人一起告到了法庭,要求张一、张二支付饲料款,丁某则承担担保责任。

法院裁判:

根据《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五条的规定,“保证合同可以是单独订立的书面合同,也可以是主债权债务合同中的保证条款。第三人单方以书面形式向债权人作出保证,债权人接收且未提出异议的,保证合同成立。”法院审理认为,保证合同须为要式合同,必须具备法律规定的形式,即书面形式,口头的保证不能成立保证合同。本案中原告刘某与被告丁某之间不存在书面保证合同,不具备法律规定的形式,因此原告刘某要求被告丁某承担保证责任,法院不予支持。故法院判决被告张一、张二支付原告刘某欠付款项51900元,驳回原告其他诉讼请求。

法官说法:

日常生活中,存在债权债务关系时,经常有“中间人”“介绍人”因交情或义气,替他人口头担保,但这种口头保证并不构成法律意义上的保证。

依照民法典相关规定,保证合同是以书面形式订立。因保证合同一般对于保证人而言是一种完全负担行为,故民法典在立法时对于保证合同及其他担保合同的成立作出了审慎的要求,即明确要求以书面形式订立。

如果第三人仅以口头形式进行担保,一旦发生纠纷,就可能因为缺乏证据效力而难以判断是非,故而在设立保证合同时,应当采取书面形式,详细约定被保证的主债权种类、数额、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保证的方式、保证担保的范围等条款,并由保证人与债权人在合同上签字确认,以便发生争议时能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如果合同中仅约定第三人为“中间人”,其仅仅是一个见证人或牵线人,也就是为双方的交易进行联系,至于是否交易成功中间人无法预料,双方发生纠纷,中间人也仅仅只是一个证明人的作用,不承担保证责任。

(兴化法院 王畅畅)

责任编辑:石勇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