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行走的思政课——追寻周恩来的红色足迹”研学班结业仪式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发布时间:2024-11-11 10:37:30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赵芹 报道)初冬的早晨,中国人民大学满园芳华,处处充盈着青春的气息。118日上午,在中国人民大学立德楼先锋思政课智慧教室,这间习近平总书记曾亲临观摩思政课现场教学的教室里,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携手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举办“行走的思政课——追寻周恩来的红色足迹”研学班结业仪式。

周恩来侄儿、中国知青网理事长周秉和,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原党委书记、研究员沈永社,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分会原会长廖心文,国家信访局原副巡视员、外办主任孙文君,人民日报出版社副社长赵军,以及主办方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易,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周恩来纪念馆馆长祁素娟出席本次活动。

王易首先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对圆满完成研学任务的各位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王易表示,20224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对学校立足自身优势,不断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打造高精尖水平思政课的做法表示肯定。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中国人民大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与社会各界加强联动、增进合作、汇聚合力,以“大思政课”拓展育人新格局。本次研学班以“传承红色精神、勇担强国使命”为主题,打造了一堂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大思政课。在为期9天的研学中,同学们的脚步遍布淮安、南京、上海、绍兴、北京五座城市,沿着周恩来同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民族独立而奋斗、为人民幸福而工作的光辉足迹,近距离沉浸式感悟周恩来同志伟大一生中建立的卓著功勋、展现的崇高风范。周恩来同志矢志奋斗的人生历程蕴含着震撼人心的力量,为同学们汲取成才的智慧力量提供了思想源泉,激励着同学们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奋勇争先。王易勉励同学们将此次研学的所学、所感、所悟深深扎根在心,转化为思想的指针、行动的指南,努力成为周恩来同志崇高精神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践行者,做到理想远大、信念坚定;严于律己、敢于担当;热爱人民、无私奉献,不断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添砖加瓦、增光添彩,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祁素娟介绍了周恩来纪念地开展思政课建设情况。她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周恩来纪念地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作用,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探索了“红色资源+思政教育”融合之路。今年全国600多所学校、70多万大中小学生走进周恩来纪念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周恩来纪念地开展的“周恩来励志故事百校行”活动走进全国各地40多所中小学校,受教面达30多万名学生。联合大中小学校打造的“行走的思政课”品牌,已开通“淮安—南京—上海—绍兴—北京”等4条精品研学线路,引导青少年走进革命场馆,感悟红色力量;走进特色乡镇,感悟时代伟力;走进非遗体验点,感悟传统文化魅力。本期“行走的思政课”研学活动由周恩来纪念地与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开展,联动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中共一大纪念馆等10个红色场馆,中国人民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5所学校近万名学生参加,行程2000多公里,让广大青少年在行走中学、在行走中思、在行走中悟,充分发挥了培根铸魂的作用。本次活动是馆校共建、协同育人的重要举措,是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提高思政课针对性、吸引力的积极探索。祁素娟表示,周恩来纪念地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用纪念馆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铸魂育人,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活动现场,视频播放了本期“行走的思政课——追寻周恩来的红色足迹”研学班的精彩瞬间,情景再现了学员们从淮安出发,到南京、上海、绍兴、北京等地的研学之旅,展示了本期研学班活动的成果,以及取得的广泛社会影响。

研学班班主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付天睿汇报了本期研学班的研学课程开展情况、主要做法及成效;研学班学员代表、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杜雪曼发言,分享了在研学活动中的感受与收获。

与会领导及嘉宾向中国人民大学学生代表赠送《铭记——周恩来的故事》《周恩来的青少年时代》等励志书籍,鼓励同学们在阅读中感悟红色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周秉和对本次研学班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对学员们不辞辛苦在研学中汲取营养、在体验中感悟人生、在实践中砥砺品格表示赞许。他深情回忆了自己青年时代聆听伯伯亲切教诲的温暖故事,他说到,周恩来的品格和精神是青少年思政教育最生动最感人的教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库。鼓励同学们要像青年周恩来那样,树立远大志向,能够将自己的未来与国家的前途紧密相连,将个人的志向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之中,以实际行动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

赵军在讲话中表示,“行走的思政课——追寻周恩来的红色足迹”研学班的举办,正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批示的生动实践。本次研学活动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人民日报出版社一直致力于讲好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出版了《周恩来的青少年时代》等多部展现周恩来崇高精神风范的图书。期待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联合高等院校开展更多的类似活动,人民日报出版社也将为同学们提供更多展示风采的平台。希望同学们珍惜机会,积极参与,传承红色基因,汲取精神力量,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廖心文寄语青年大学生。她说,本期研学班很有成效,是让信仰的力量穿越时空的思政课。通过行走的形式,组织青年学生走进红色场馆、走进传统文化、走进基层实践,创新的研学形式让思政课变得不再枯燥乏味,更加深入人心。周恩来既是当代青年普遍认可的思想道德修养的典范,也是最受当代青少年推崇的英雄。希望青年学生应该牢牢记住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人生赖奋斗而存”三句名言,以青年周恩来崇高事迹为镜,鼓舞和鞭策自己,珍惜青春、用好青春,活出自己的精彩,做一个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民的时代青年。

与会领导及嘉宾向研学班学员代表颁发研学班结业证书。

活动中,与会人员还共同观摩学习了精彩的思政微课。周恩来纪念地宣讲团成员高萱以《西花厅不灭的灯光》情景故事为主题,生动再现了周恩来为党和人民事业忘我工作的情景,展现了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风范;宣讲团成员赵妍婧用一首来自周恩来家乡本土作家创作的红色歌曲《与水与土》,深情演绎了周恩来生前为人民鞠躬尽瘁、逝世后将骨灰撒向江河大地的人间大爱,曲诉衷肠,令人动容。一句句声情并茂的讲述,一声声催人泪下的歌唱,让每一位与会者走心更入心。

活动仪式后,与会人员共同参观了中国人民大学校史馆,了解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沿革、建设发展和近年来教学科研成果等情况。

“行走的思政课——追寻周恩来的红色足迹”研学班,是淮安周恩来纪念地携手全国大中小学校共同打造的特色课堂,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红色研学实践活动,让红色精神感召青年,让创新理论激励青年,让优秀传统文化滋养青年,努力为新时代青年培根铸魂。该活动已取得显著成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责任编辑:石勇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