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盐城市亭湖区南洋镇:逐梦田野的“新农人”

发布时间:2024-08-26 15:32:23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陈兵 封琳 周雨萌 报道)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在盐城市亭湖区南洋镇,越来越多的青年人返乡成为“田秀才”“农创客”“土专家”,他们用新思维、新技术、新模式推动着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蝶变焕发新机。

带头致富路上的“农书记”

2012年,拥有电子信息专业背景的仇春辉辞去高薪工作,一头扎进农业,职业的“大转弯”一开始并不被身边的亲朋好友理解。

“我一直想要回乡创业,虽然朋友们都建议我留在大城市工作,但是浓烈的乡土情怀让我背起了回家的行囊。”仇春辉回忆起创业初期,“我跑遍青岛、潍坊、寿光等地调研,了解市场、学习技术,摸排品种有50多个,最终根据种植难度、盐城地情、技术支撑等因素考量,选定了冬桃。”定下了产品后,仇春辉到南洋镇月青村承包了220余亩土地,开启了他的“农民”梦。

返乡创业道路往往不是阳光大道,或面临风雨交加,或遇到困难险阻。冬桃的生长周期与其他品种的桃子不同,春季开花,秋季成熟,夏季的风灾、雨灾让第一年的农场基本绝收。深受打击的仇春辉下定决心要摆脱农业“小白”,报考了南京农业大学开启了为期4年的系统学习。这4年期间,仇春辉遭受的挫折并不少,但他沉得住气,刻苦学习,拜访名师,迎难而上,创业路越走越宽。

2018年,所有的磨炼都换来了180°的转变,冬桃一炮而红。拜访长辈、亲友小聚,冬桃成为盐城本地著名的伴手礼,仇春辉也从农业“小白”逆袭为乡村“顶流”。

然而,仇春辉并没有因获得成功而沾沾自喜,他步履不停,走上了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新设施的农业发展道路,探索“公司+公社+农户+旅游”模式,成立“月青桃园公社”,打造“亭甜”冬桃品牌,联合周边近16户家庭农场、1800亩果蔬种植基地,共同打造南洋青年人文农业社区。

2022年,南洋镇选派仇春辉至自然村担任党总支书记,带领自然村产业升级、富民增收成为他拼搏奋斗的强大动力。他引进鲜食玉米产业,通过电商平台搭建、冷链物流和仓储建设、300亩示范基地建设等手段,打造“党组织+合作社+农民+青年品牌团队”的模式,一个全新的产品——“亭糯”鲜食水果玉米种植成功并逐步推向市场。

谈到对未来的展望,仇春辉表示:“我一直以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我要让自然村的农民越来越富,日子越过越好。”

携手创业路上的“农伉俪”

走进盐城市富拓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葡萄园,一串串阳光玫瑰葡萄缀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果香,姜丽、李伟夫妇正忙着采摘成熟的葡萄。

谈起返乡创业路,起初夫妻二人在昆山工作,李伟说父母在东台种西瓜,他对土地有深刻的感情,姜丽说异乡的繁华热闹,终究比不上家乡的灯火可亲,就这样夫妻俩一拍即合回盐城做起了农民。

创业初期道路坎坷,前期投资就要150万元,为了实现创业梦,李伟咬咬牙,将老家的房子全部抵押出去。从此,田间地头,成为他们的“主战场”,大棚果架,成为他们的“操作间”。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8年夏季,种植园丰收在望,却突遭大雨灾害。因排水设施做得不够完善,葡萄根淹在水里,正在挂果的葡萄被打得七零八落,基本成了残次品。面对打击,夫妻俩消沉了一段时间后,鼓起勇气重新再来,他们到南洋镇头灶村承包了100多亩土地,再次开启了创业之路。

从种植葡萄的“门外汉”到“经验能手”,他们没有捷径,靠的是勤奋刻苦、脚踏实地,为了提升种植技术,他们多次自费参加国内外的各类种植培训。他们将汗水和爱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葡萄园,他们的儿子在作文《田野间的书香与梦想》里这样写到,“妈妈经常说,我有两个大儿子,一个葡萄地,一个就是你,你俩都是我的命根子”。

汗水和爱最终化为沉甸甸的果实,经过两年的葡萄树苗培育,第三年,一串串葡萄挂满枝头,果香四溢,100多亩的葡萄一上市就很快卖完了,他们的产品也走出盐城,卖到了全国各地。

夫妻俩的日子越来越红火,他们逐渐扩大公司的影响力,免费提供葡萄种植培训,推广葡萄种植技术,并为周边100多名村民提供家门口就业机会,人均月收入可达4000-6000元,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贡献了青年力量。

父亲打拼路上的“农战友”

“读书时从来没想到,未来会种地”。在南洋镇才堂村,孙靖宇谈起大米头头是道。“90后”的他,已是丰溢农产品合作社的理事长。

过去,孙靖宇看到父亲创业以来身体疲惫、头发渐白的模样,感受到创业旅途的艰辛。想着为父亲分担的他,2016年大学毕业后辞去了南京的工作,选择成为父亲创业路上的“农战友”,为大米种植产业开辟新路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虽然父亲传授了很多种植经验,但是孙靖宇深知,要想做好产品,必须走进田间地头,走进产业一线。天气干旱时,水稻种植时,农忙丰收时,都能看到他与村民们一起忙碌的身影。他还经常奔走于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区进行技术上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施,不断优化自家大米的口感和品质。

产品质量高了,规模太小也不行。周边村民多年以来一直以种植稻米为主,生产模式较为单一,难以卖出好价钱,这让孙靖宇很焦急。他积极学习先进地区的运营经验,立足于丰溢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通过多渠道吸纳社员,全力推广高效种植,全面推进农产品深加工,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创建了“良之泉”大米品牌。

生产跟上了,销售跟不上也不行。孙靖宇自己跑市场推介自家产品,在多地的农产品展销会上亮相,与各大商超,各大学校、企业食堂签订供应协议,逐步拓宽了市场。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变身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孙靖宇创新构建“合作社+团组织+电商”的产销合作体系,在各类电商平台上搭建销售渠道,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吃到清香扑鼻、甜润劲道的“良之泉”大米。

在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之际,孙靖宇积极回报社会,奉献青春力量。返乡至今,合作社共解决周边近200名农民的就业问题,带动70户家庭致富。

曾几何时,走出乡村是一代人逐梦的起点;如今,“新农人”返乡创新创业成为新风潮。在亭湖区深入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和“UP青年东”青年理想城建设背景下,南洋镇将继续筑起“新农孵化”的暖巢,用心用情做好“引育留”三篇文章,带动更多有志“新农人”在南洋这片富有生命力和创新力的热土上追逐梦想。乡村振兴,南洋正呼唤更多“年轻力量”的加入。

责任编辑:石勇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