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有幸获得了在海门法院民一庭实习的机会。这次实习不仅让我将课堂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也让我对法律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这是我的第一次实习,也是第一次从大学的象牙塔走入到真正的社会中去。在实习中,我受益良多,接受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冲击、理念碰撞以及未来思想导向。
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我感受到了民一庭良好的氛围,在工作时有着一丝不苟,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法官们为了审理案件在开庭前仔细揣摩,斟酌案情,甚至是在庭审之后加班加点写判决书,有时都顾不上吃饭。他们时常会关心我们的实习工作并且热情地解答我们的疑惑,并给予我们帮助和言语上的鼓励。
“任重道远须策马,风正潮平好扬帆。”要问我在这近一个月的实习经历最明显的收获是什么?那肯定是对诉讼程序的相关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法院的确是法学院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法律的最好场所,尤其是在对程序法的掌握方面。在法院实践我们能够很直观地学习和体会诉讼程序完整而详细的过程,而我们在课本上学的知识是零碎的,经过实践,将我在学校学习的关于诉讼法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去进一步对应和细化。在旁听庭审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法官公正、中立的审案态度,对证据严格审查、对原告和被告陈述的耐心聆听以及对被告人的公正发问。庄严的法庭、严格的程序,无不折射出法律的严肃和公正。
通过此次实习我反省了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理论知识匮乏、实践能力不足。在旁听过程中,我发现很多简单的案件,自己都不会分析、解决,或者曾经学过的东西却拿不出来,不会用。而法官对整个案件的驾驭能力以及他们清晰的思路、严谨的作风、严密的逻辑语言令我羡慕和惊叹。想起自己学习了两年的法律,真切的想到了自己仅有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往后的学习中,在加强理论修养,学习好法律知识的同时,更需要积累实际办案经验和社会阅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会铭记在民一庭的这段实习经历,在未来的工作与生活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积累,多参加社会实践,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好地去理解法律,提高专业素养,争取在毕业后也能为我国的司法事业贡献出自己微薄的一份力。(刘威 )
责任编辑:石勇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