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通讯员 陈美珍)11月17日,淮安工业园区举办“回望非凡十年 奋进伟大时代”主题新闻发布会,淮安工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杨国仁介绍十年来淮安工业园区发展情况,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周岭峰主持发布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回答记者提问。来自省市级17家媒体20余名记者参加发布会。
十年,在岁月长河中不过弹指一挥间。但在淮安工业园区的发展史上,却是浓墨重彩的“黄金十年”。
从平地上崛起,在重组中跨越,于振兴中蝶变。党的十八大以来,淮安工业园区牢牢扛起市委市政府赋予的职责使命,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以“干”字起势,以“实”字落脚,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强化基础设施,提升生态环境,聚力形成高颜值生态环境、高质量产业项目、高品质城市服务相融合的新发展格局……淮安工业园区用奋斗谱写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华丽篇章,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非凡的十年答卷。
一幅产业崛起的“经济答卷”
十年间,淮安工业园区始终秉持打造产业“增长极”的历史使命,把“工业立区,产业强区”作为发展的主旋律,一手抓项目招引,一手抓产业培育,不断厚植产业发展基础,追逐跨越崛起的梦想。
园区崛起,规划先行。十年来,淮安工业园区始终坚持“大坐标”审视,“大格局”谋划,全面描绘产业发展新蓝图。“十四五”期间,淮安工业园区将紧紧围绕“打造千亿级产业 争创国家级园区”总体目标,全面培强“盐化新材料、智能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开放引领、融合发展”三大战略,全力建设“安全、智慧、生态、幸福”四个园区,扎实推进“基础提升、环境提优、项目突破、产业提强、品牌塑造”五年行动计划,努力建设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淮安重要经济增长极。今年以来,淮安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开票销售等主要经济指标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工业总产值有望再攀新高,突破300亿元。
园区崛起,项目为王。十年来,淮安工业园区始终坚持“立体化”招商,“全方位”突破,持续激活工业经济强引擎。特别是近年来,园区树牢“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工作导向,全面发力项目招引,主攻“产业链”项目,编绘招商地图、明晰招商路径,聚焦断链项目和薄弱环节,对上游项目“追根溯源”、对下游项目“顺藤摸瓜”,加速新项目集聚。仅过去两年间,园区就累计招引50亿元项目4个,10亿元项目14个;新开工亿元项目38个,其中10亿元项目8个;新竣工亿元项目25个。
园区崛起,企业为本。淮安工业园区始终坚持“精准化”培育,“全链条”提质,唱响转型升级好声音。十年来,淮安工业园区大力实施“百亿级企业培育”“科创型企业培植”“上市企业打造”三大行动,整合各类扶持政策,清单式指导企业争取扶持政策、资金,构建“一企一策一专班”推进机制,全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同时,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源动力,精准实施科技“小巨人”培育行动,全力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产业向更高层次跨越。目前,淮安工业园区已有高新技术企业41家,省级以上研发中心22家,高技术产值占比55%。今年8月,麒祥新材料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实现了园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零的突破。
一幅和谐共生的“生态答卷”
“生态答卷”的背后,是园区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执着坚守。
淮安工业园区不仅致力于争当产业发展的排头兵,更是勇做践行“两山”理念的“急先锋”,持之以恒地举生态旗、走生态路、创生态业。在园区人的不懈努力下,一条产业与城市和谐共生、生态与经济量质齐飞的新路子越走越宽。
坚持规划引领,筑牢绿色基底。十年来,园区始终把规划引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手棋”,精心布局、统一谋划。本着生产生活生态融合、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空间的原则,坚持“大家设计、名家规划”高起点,立足“规划超前、严守红线”高要求,突出“防治同步、和谐发展”高标准,聘请国际知名设计院进行设计规划,构建起“一核、多点、纵横带”的绿色生态体系,即:“一核”——古盐河生态公园,“多点”——潘园广场、红叶苑、淮海苑、“和”园等城市绿色小客厅,“纵横带”——发展大道景观带、淮海南路景观带、昆仑路景观带等。
坚持增绿护蓝,扮靓绿色家园。十年来,园区建成2200亩古盐河生态公园和6万平方米的栖霞河、永清河生态廊道。同时,按照“一路一景、因路造景”的原则,全面实施了园区道路绿化提档工程,新建、改建56条道路绿化,完成发展大道等道路绿化,新建城市小客厅等街头游园,园区绿化覆盖率达42.2%,绘就出“点上盆景、线上风景”的靓丽生态画卷。全力推进化工片区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的高标准建设,进一步完善污水三级处理体系、气味收集治理体系、固废处理体系,构建立体工业代谢生态链,为园区高质量发展筑牢绿色根基。
坚持绿色招商,培育绿色产业。在招商理念上,彻底摒弃不计成本的粗放发展模式,严守环保底线和生态红线,重点突破一批体量大、质态好、技术含量高、环境友好型的主导产业项目,坚决把“高成本、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低回报”的项目挡在园区外,不断推进企业向“绿色设计、绿色制造”迈进,提升经济社会综合效益。近年来,园区先后拒绝污染项目100多个,实现了工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相融、生态循环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幅平稳有序的“安全答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淮安工业园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以制度扎牢安全生产的“篱笆”,以“5+1”强基工程筑牢安全生产根基,以务实有效的举措全面排查风险、整改问题,牢牢守住安全生产红线底线。
攻重点、强责任,安全隐患排深改实。十年来,淮安工业园区上下牢固树立“全域安全”的责任意识,守好自己的“责任田”,把自身承担的职责不折不扣履行到位。以“强责任、聚合力”为方向,在全市率先实行安委会“双主任”制度,制定领导班子成员年度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清单,定期开展“履职尽责”工作述职,创新建立领导班子成员挂钩企业突击演练工作机制,齐抓共管合力持续凝聚。
破难点、强基础,安全防线拉紧筑牢。针对安全基础缺失、产业结构不清、企业质态不优等现状,淮安园区以“不破不立”的决心补短板、抓整治。2020年,启动谋划实施“5+1”安全强基工程,用“军事化”手段强力推进,仅一年时间,化工片区全面实现封闭化管理,6000平方米应急指挥中心投入使用,27000平方米危化品停车场建成投运,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平台上线运行,15000平方米全省一流特勤消防站建成投用,500米隔离防护林打造到位,为园区安全稳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021年8月,园区安全风险等级由风险较高的“B类”,转为较低的“D类”,也是全省唯一实现B转D跨档升级的化工园区。
创亮点、强机制,安全监管增效提能。创新实施驻厂帮扶行动,组建由中化协工艺专家为组长,安监局专业技术人员为副组长,仪表、电气、自动化等专家为成员的“1+1+N”驻厂帮扶组,帮助企业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推动企业建立“三个清单”,充分整合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质量审查、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安全审计等工作成效,指导企业科学制订风险、管控和责任人“三项清单”,帮助企业构建风险排查与管控的长效机制。
一幅百姓安康的“民生答卷”
十年来,淮安工业园区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大民生投入、补齐发展短板,统筹推进重大民生项目实施,深入推进教育医疗事业发展,多措并举稳就业保就业。
致力打赢脱贫攻坚,担当乡村振兴使命。十年间,淮安工业园区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从体制、产业、政策上推进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创新打造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持续稳定增收模式,5个省定经济薄弱村、1791名建档立卡低收入群众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同时,大力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培育和支持一批致富产业和致富能手,探索走出富民强村新路径。
致力实现共建共享,全面补齐民生短板。十年间,淮安工业园区聚焦群众需求,以中心城建项目为抓手,加速推进“产城融合”步伐,实现城市配套日趋完善、群众生活品质大幅跃升。建成147公里骨干路网,8条公交线路连通中心城区和周边,让群众出行更便捷。新建保障性住房24.8万平方米,托起群众“安居梦”。建成排水管网257公里,实现生产生活区域排水管网无空白区;建成自来水管道90公里,实现生产生活区域给水管网实现全覆盖,让群众生活更舒心。同时,持续加大教育医疗投入,实验学校“文化+体育”双轨发展成效不断彰显,育才幼儿园、张码幼儿园创成省级优质园,人民医院获批二乙综合医院,建成核酸检测实验室。
致力创新社会治理,提升服务群众水平。针对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问题与不足,淮安工业园区探索实施了新型农村社区治理“533”新机制,即:推动“组织、协调、管理、服务、发展”五项职能由村向社区转移,保留集体土地管理、集体资产经营分配、财务独立核算等三项职能,加快“社区党建网络、群众自治网络、社会治理网格”三网融合。同时,创新搭建了“社会治理一体化平台”,统一标准优化整合园区网格,划分综合网格47个,专属网格30个,并成立网格党建工作站72个,形成“发现采集、智能派单、处理反馈、考核评估”闭环处置全流程。网格员通过走乡入企,全力开展数据攻坚,推动各类基础信息网上见底,动态信息全面掌控,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提升,有效构建起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共治格局。
责任编辑:石勇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