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陈兵 报道)重症医学科(ICU),在人们印象里,这里总是牵连着生死。厚重的门外,是一群心急如焚的患者家属;封闭的门内,是一群时刻与病魔作斗争的医护人员。门内门外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在这个封闭式的“神秘空间”里工作的一群人,他们是如何度过每一天的呢?
清晨,春雨绵绵。走进盐城市滨海县中医院,ICU护士桂翠萍换好工作服,准备进入工作状态。
35岁的桂翠萍大学护理专业毕业后,进入滨海县中医院ICU工作已有8年。ICU共有11名护士,2人一组负责一个班次的病床护理,实行“三班倒”,一天24小时被平均分成3份,不分昼夜,夜以继日。桂翠萍当天的班次是早上七点半至下午三点半,共8个小时。七点半之前,桂翠萍需要换好工作服,戴上护士帽、口罩,和其他当班护士一起准时来到病区里的医生办公室。
ICU里,每张监护床旁都配备心电监护仪、输液泵等,涉及的监护数据达十多个。监护线、输液泵、各类导管、数据……这些只是基本的常规操作,如遇特殊状况,床边可能还会围满呼吸机、治疗机、CRRT治疗机、监护仪等等。
七点半,是ICU一天的重要时刻——早晨的大交班,详细交接各个患者的病情、治疗护理过程,以及在整个治疗、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开始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有针对性地制定医疗、护理方案。ICU每天交接班的内容非常细致,按照交班制度交清患者24小时的病情变化,意识、皮肤、管路、饮食、排泄、泵入药、治疗使用的仪器设备等,每一项数据都要交代清楚,做到无缝交接。
伴随着病房里医疗仪器发出的“嘀、嘀、嘀”声音,桂翠萍和同事按照医嘱,执行各种护理操作,协助医生完成各项检查,配药、打针、输液、抽血,带患者做检查、随车转院,记录患者每日治疗情况、与患者家属沟通等等,事无巨细却又责任重大。
“10点10分,7床患者转科,请帮忙协助一下。”桂翠萍一边拿着氧气袋走到7床患者床边,一边“交代”当班护士。几天前,7床患者因大手术后生命体征不平稳,进入ICU观察加治疗。只见桂翠萍熟练地整理好患者身上的导管,挂好输液袋,插好医用氧气袋。当班护士见状,赶紧来到患者床尾,轻轻地抓起床单,和患者家属小心翼翼地合力把患者移到推拉床上。随后,当班护士一手拿着氧气袋,一手推着移动病床,跟随桂翠萍、患者家属一起,把患者转送到院里普外科病房。
ICU主要收治严重创伤、大手术后及必须对生命指标进行连续严密监测和支持者,脏器功能衰竭或多脏器衰竭者等。其中,大部分病人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为避免感染,这里的病人不允许家属陪护,家属探视的时间也被严格限制,这意味着所有的护理工作都由护士来完成,包括为患者擦浴、吸痰、翻身、协助进食、协助床上大小便等等,这些在人们眼里又脏又累的活,护士在这里就是患者的“最亲的人”。
转眼到了中午时间,管床护士开始按医嘱对所管患者喂食。桂翠萍为10床的高龄患者进行鼻饲喂饭。她说,很多老年患者体力虚弱且情绪不稳,不仅需要帮助喂食,还需要开导、安抚病人不良情绪。中午12点以后,桂翠萍在值班室里,和同事轮流简单地吃点午饭。随后,她开始查看医嘱,填写护理记录,整理药品,巡视病房,关注患者变化……
下午,午间护理开始,桂翠萍和同事为患者口腔护理、洗脸、洗发、擦身、剪指甲、换床单,每隔2个小时左右就要为患者翻身、拍背,确保患者舒适。为长期卧床的患者洗发,为躺在病床上不能动弹、同时又留置很多管路的患者洗头,既是一个“技术活”,也是一个“体力活”,洗完头发立刻擦干,患者会感觉很舒服。
桂翠萍工作起来像一个不停旋转的陀螺,走路都是带小跑,很多时候连喝水、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午班忙的时候,她甚至顾不上吃饭,与同事一起立刻投入到对病人的抢救中。下班后,桂翠萍将大部分时间用在睡觉上,养好精神,补充体力。她的作息时间会与家人、朋友错开,常常不得不缺席朋友的聚会,陪伴家人的时间也比较少。即使是下班时间,她也是处于备班状态,班上忙、人手紧张的时候一个电话随叫随到。
面对每天高强度的护理工作,桂翠萍说,有时候真的没有时间去考虑太多的事情,甚至看到患者的离世,都要很快从悲伤的情绪中走出来……因为她深知她们必须更加坚强和努力,才能将更多的危重患者从死神的手里夺回来,创造生命的奇迹。
ICU不同于普通病房,患者病情非危即重,从走进ICU的那一刻起,桂翠萍就知道自己的职责与担当。虽然工作紧张忙碌、千辛万苦,但是她依然尽职尽责尽力,爱与温暖常在;即使忙到吃饭、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医护人员依然夜以继日、默默坚守,用心呵护每一位患者,点燃一盏盏希望之灯。(侍甜田 刘朔池)
责任编辑:石勇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