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

当我演绎的剧本是人民法庭后……

发布时间:2023-12-25 17:14:26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田间地头,促和谐于村老;

垄上塘边,普法律于诉前。

邻里长短,劝知足而心安;

角头高低,论乡情则意平。

这是海门法院包场法庭为人民群众服务最真实、最鲜活的写照。

一年多前,我从革命老区井冈山出发,带着学生的青涩和老区的纯朴,来到江海大地海门法院包场法庭上班,从此后,我演绎的剧本便是人民法庭。

一年多来,我在距离群众最近、与群众打交道最多的包场法庭,演绎了一段忙碌而充实的“无讼港乡”法庭剧本。

初到法庭,庭长对我嘱咐道:“小肖啊,刚开始就到法庭工作,是一个很好的起点,人民法庭是法院最基层的单位,是基层中的基层,是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人民群众的第一线。”

这番话我一直铭记在心中,我也肩负起法庭部分重点工作。制作年度《审判白皮书》向辖区政府报送并获点赞,前往悦来镇司法所协助建成海门乡镇首个“支云e站”,为全区上千名“法律明白人”进行《民法典》宣讲。此外,我积极传播海门法院正能量,接受南通电视台、海门电视台的采访,讲述群众身边的小案例,拍摄录制《小包说法》普法短视频,“自家门口安装摄像头需要邻居同意吗”“父亲上法庭要求女儿常回家看看”等一批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的“小案”相继出品,得到了区委相关部门的肯定及社会各界的关注、点赞和转发。

人民法庭为人民,永葆“心向群众”姿态,用情践行“迈出去的是脚步,带回来的是民心”的铮铮誓言。

令我最为印象深刻的是化解一件20余年积案。二十年前,陆某为他人建房不慎摔伤,后陆某对法院裁判结果不满。对于我来说,第一次接触该类案件,内心难免紧张和手足无措。于是,我向庭长请教化解技巧后,便多次前往陆某家中,耐心进行思想疏导,对他说:“陆大爷,我又来看您啦,您这么大岁数了,身体本来就不好,现在到处跑多危险啊,您要是接受这笔合理的救助款,就可以在家好好休息养病,安心养老,这多好啊。”此外,在其他部门通力合作化解下,终于,陆某的思想有所变化,同意一次性解决涉诉纠纷,并签下承诺书,20余年积案一朝化解。在发放救助款那天,我再次来到陆某家中,他激动地握着我的手对我说:“感谢肖法官,替我东奔西跑,让我能够早日拿到司法救助款。”

在案件化解过程中,我总结归纳出一套解决案件的创新做法——“五诊法”,通过礼貌坐诊、耐心听诊、出门问诊、多方会诊和持续回诊,真正地将诉求落实到实处,实现案结事了人和。最终该案成功入选海门法院年度“我为群众办实事”十大案例。

人民法庭作为基层一线,永葆“小步快跑”姿态,用力诠释“群众有需要,法庭保证到”的司法诺言。

在一起土地经营权出租合同纠纷中,考虑到10个被告都是同一村民小组,且大多是老年人,腿脚不便,我协助承办法官将庭审“搬”进村委会开展巡回审判,最大限度方便老年人参与诉讼。我挨家挨户和老人们讲清楚应诉答辩的重要性,接大家到村委会开庭,最后该案得以成功调解。

在伏季休渔期,我在渔港摆出“法律咨询小摊”,并登上渔船,耐心解答80余名“船老大”关心的船员工资支付等问题。活动结束后,我总结并撰写的“潮起潮落,渔法相约”经验信息,刊登上《江苏法治报》头版头条,并被《学习强国》刊载。

人民法庭是审判业务富矿部门,永葆“多动笔勤动手”姿态,用心牢记“调研是更高层次审判”的谆谆教导。

槌响,案结;思索,凝结!法官不是裁判的生产机器,判决也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

我作为法学硕士研究生,善于发现思考司法实践中的问题,开展四下基层调研。撰写的调研文章分别获得第十一届中国执行论坛三等奖、江苏省法学会民法学会二等奖、江苏省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会三等奖、南通市法学会三等奖。撰写30余篇宣传文章,被《新华网》《江苏法治报》等媒体刊载。撰写的“包场法庭,守护无讼港乡平安祥和”的诉源治理文章被《中国审判》杂志刊发。

调研是更高层次的审判,我给自己定下的发展方向就是精品案件、精彩判决、精英法官,我会向这一目标持续进发。

“聚四方之合力,致港乡于无讼”,作为年轻法院干警,我非常荣幸能够扎根最基层的人民法庭,将脚步踏在深爱的港乡土地上,我将全力以赴用法治守护“港乡”平安祥和,演绎好人民法庭干警的担当和作为。(海门法院 肖庆星)

责任编辑:石勇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