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提“四项转变”之笔 答“四下基层”时代答卷

发布时间:2023-11-13 11:31:31 来源:中国报道

“四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是新时代实干兴邦的重要法宝。三十五年来,“四下基层”持续传承,扎根八闽、推向全国,在新时代彰显出了巨大的时代价值和强大生命力,给党员干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更好履职尽责、干事创业、为民造福提供了深刻启示。

坚持从“纸上谈兵”向“萦绕身边”转变,让宣传党的主张下基层成为聚力于民的独特优势。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凝聚民心人心,推动党的主张在基层贯彻落实的重要途径。“酒香也怕巷子深”,再好的政策老百姓不知晓,没有在基层落实,也会止步于“最后一公里”。政策宣传下基层,党员干部必须“肯张嘴”“接地气”“沾民气”,常到群众的屋门槛“走一走”、企业的大门口“逛一逛”,多讲述宣传党的好政策、好理论,让党的声音传到群众身边,让党的理论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坚持从“被动工作”向“主动下沉”转变,让调查研究下基层成为问计于民的科学方法。调查研究是“四下基层”的重要路径,更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散见于点滴言语中、蕴藏在生活细节里,听民声方能解民忧、访民意方能办实事、察民情方能促发展。广大党员干部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着力在“下”字上做文章,牢记“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走下去就都是办法”,做到闻诤言而不怒、闻微言而不弃,多到困难多、矛盾多的地方走一走,善于从抱怨中察觉不足、反思原因、完善工作,在矛盾集中的地方察实情,在乡村振兴最前沿去感受,弘扬优良传统,厚植为民情怀,提升调研能力,俯下身子入基层,脚底多沾泥土,探情况、摸底子、找问题,充分掌握第一手素材资料。只有这样,调查结果才能成为决策的有效依据,出台的政策才能更接地气、更有实效。

坚持从“群众上访”向“干部下访”转变,让信访接待下基层成为取信于民的重要抓手。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也是检验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深化主题教育成果的重要“试金石”。信访事项的解决,关键在于解开信访人的心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把椅子、一杯热茶”,于细微处见诚心,让矛盾纠纷在一线化解。要把群众的“口碑”作为评价工作的唯一标准,主动落实信访接待工作,变群众“上访”为干部“问访”,让矛盾纠纷在一线化解。广大党员干部要带着感情去抓信访工作,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在一线倾听群众呼声,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事情马上办。要关心关注老百姓诉求的“急难愁盼”,立说立行,立即就办,把群众问题化解在基层源头、解决在萌芽状态,为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夯基固本、走深走实。

坚持从“办公桌前”向“田间地头”转变,让现场办公下基层成为凝聚群众合力的不竭源泉。习近平同志亲自倡导并践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作风,在河北正定工作时,要求四大机关领导着眼基层,着力实际,亲自摸情况,直接听反映。现场办公下基层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治本之策,是最根本的群众工作。新的征途上,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为民造福的政绩观,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始终坚持“一线工作法”,走进群众“家门口”,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以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常抓的韧劲,不断破解工作面临的痛点、难点、堵点、盲点问题,切实做到发现问题在一线、化解矛盾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河北邯郸永年区政府办:刘梦帆)

责任编辑:赵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