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

江苏盐城阜宁县罗桥镇:续写乡村振兴幸福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3-10-26 09:22:24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陈兵 报道 通讯员 孙洪淼)乡村沃野,金黄的玉米、火红的辣椒、沉甸甸的水稻……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丰收的喜悦。近日,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罗桥镇组织乡村振兴“一村一品”三季度集中观摩活动。所到之处,清新亮丽的农家庭院错落有致,洁净宽敞的乡村道路四通八达,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热闹非凡。今年以来,全镇上下凝聚合力,奋力擦亮乡村振兴底色,逐渐形成以产业振兴为支撑,生态宜居为关键,绘就共富共享的振兴蓝图。通过细化工作举措,狠抓工作落实,正一步步在乡村振兴的答卷中不断书写出新的成绩。

产业兴旺 凝聚合力谋振兴

观摩团走进邵刘村苏盛禽业发展有限公司,事先蒸好的青壳鸡蛋摆放在一字排开的条桌上。鸡场老板刘万川一边热情地招呼大家品尝鸡蛋,一边兴奋地介绍道:“鸡场现栏存海兰牌蛋鸡15000只,每天产蛋1500斤左右,毛利每天2300元左右。”

鸡场建成18年,刘万川从一个养鸡大户成为村两委主要干部,他一直发挥养殖场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引领本村及周边村民70余户发展青壳蛋鸡养殖,推行“四统一”,即统一购买鸡苗、统一鸡舍标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销售,不但提升了产品质量,也更新了村民的思想观念,产业结构不断迭代优化,联合分散经营的农户抱团发展,项目示范带动作用逐步彰显。跟着支部走、领着党员干、做给群众看。为了让青壳鸡蛋走出乡村,推向苏南等大中城市市场,鸡场乘上网络电商直播带货的东风,开展直采直销、订单农业、网上销售等合作,村干部纷纷“披挂上阵”为鸡蛋“站台”直播,带来了流量,更带来了销量,把空间上的万水千山变成了网络上的近在咫尺。8名村干部组建8个青壳鸡蛋等农特产品带货微信群,为辖区内的农户提供便捷的网上宣传和售卖平台,农户将鸡蛋等产品信息和图片发到群里,新鲜的鸡蛋很快就一售而空,仅今年以来,全村通过微信群线上线下的销售额就达到36万多元。用电商为富民产业发展插上“云翅膀”,在“养得好”的同时也实现了“卖得好”,激发了全村党员群众的干劲和希望。

沈顾村恒实水产项目共有土地205亩,引进优质的小龙虾苗、螃蟹苗、花鲢、桂鱼养殖。水产品主要销售到兴化、无锡、上海等地。“今年预计纯收入在60万元左右,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3.57万元。”村党总支书记夏究海现场介绍。养殖场注重打造全产业链,从优良育种到生态化养殖,从鲜活销售到冷藏包装,不断提升产品质效。安装水质检测等智能化设备,打造直播销售基地,不断拓展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同时,推行荷藕种植套养小龙虾,将养殖产生的尾水引入荷塘作为肥料,实现一水多用、藕渔双赢,串起绿色生态链,为重绘新时代鱼米之乡秀丽画卷做出积极贡献。

党建引领 共富共享谱新篇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罗桥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将农民生活富裕的责任牢牢扛在肩上。

今年以来,张赵村围绕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工程”,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整合闲置厂房建设“木兰户织·共富工坊”,聚焦“一老一小一富”,吸纳“留守妇女、陪读妈妈、困难母亲”就地就近灵活就业。利用华晶箱包厂房,招引淮安韩老板建立“箱嫂工坊”,生产各式箱包,吸纳本村及周边劳动力42人就业,人均月增收3000元左右;招引本镇能人创办“指尖童心工坊”,生产“游泳圈”“气球”等儿童娱乐用品,常年吸纳60多名劳动力就业,月工资2500-4000元左右;同时建立送货上门包装点10多个,每人每天包装工资在40-60元。“共富工坊”让广大农民闲暇有事做、生活有盼头,搭建连接党心民心的“致富路”“连心桥”,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党组织关心惠民,增强了群众对党的信任,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稳定和谐的良好环境。

“不点火不冒烟,坐在家里忙草编;不出门不操心,稻草也能换现金。”青杨村突出“一村一品”建设,依托丰富的稻草资源,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建立“风吹稻浪”木兰户织·共富工坊,引领留守妇女、闲置劳力在家门口发展传统草帘编织业,带动村民增收。该村针对蔬菜大棚、水产养殖、园林绿化、高速铁路等行业对草编织品需求增加的特点,及时成立村稻草编织专业合作社,采取典型带动、技术指导、协调订单等服务措施,全村发展小型半机械化草编加工户43户,每年消化稻草3000余吨,年产1400吨草编产品,年产值达500万元左右,每年带动户均增收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探索乡村振兴和全域美好生活打造,通过组织多种培训、活动、比赛等吸引更多村民加入草编中来。”村党总支书记韩登海说,“村两委在提供秸秆堆放、组织市场营销、挖掘草编文化、开发生活新品、推广电商直播等方面做活做深草编文章。”

生态宜居 擦亮乡村新底色

步入秋季,天气微凉,罗桥镇村级口袋公园人来人往,扭秧歌、踢毽子、凉亭里面唠家常……成了村民茶余饭后、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沿边村的晓光被列为第六批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录。近年来,沿边村紧紧围绕镇“农旅融合示范工程”建设目标,发挥优势抓培育,打造特色争示范,为建设水美米香、生态添砖加瓦。规划引领,塑造美丽乡村之貌。围绕打造农文旅特色田园乡村,走农文旅融合发展道路,挖掘晓光竹子文化、农耕文化、餐饮文化、创业文化、红色文化,明确“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目标,今年建起豆轶坊非遗展示室、农产品电商直播小院、竹韵长者幸福食堂、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睦邻点,正在设计打造红色思政基地。项目为魂,夯实产业兴旺之基。按照“产业相同、地域相邻、资源相似”原则,放大省非遗豆轶坊品牌优势,建立苏北优质翠扇大豆(俗称老三仓)种植基地,聘请省农科院白红武研究员领衔种植指导,基地带动周边村民种植,实现亩效益1300元以上。通过“村党总支主导+党员带头+社会投资+村民参与”的模式,鼓励、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参与晓光的豆制品加工、竹制品编织,用社会资本反哺现代农业,促进集体增收、村民致富。利用村电商直播平台,包装茶干、卜页、大糕、油馓、粉条、小榨菜油以及各类特水产品,定制特产包装礼盒,推动全镇农副产品销售。文化赋能,铸造融合发展之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风情塑一方魂。晓光村历史悠久,为了不让优秀乡土文化湮没在历史洪流中,村党总支将成立乡风文明促进会,带领党员志愿服务队,充分挖掘肖家圩家风家训、晓光名人故事,提升竹海议事人家、农民家庭书屋,新建孝道文化长廊,让晓光成为村民启迪后生、放飞理想的必到之处,成为县内外游客乡村旅游打卡的网红地。

在观摩现场,罗桥镇党委书记孙卫青现场点评:“打造罗桥一日游线路,串珠成链,包装旅游产品,借助各类平台,多渠道宣传推介晓光,促进家园变游园、劳动变运动、民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形成豆轶坊茶干、竹笋小吃、农耕体验、观竹怡情、游学增知等具有地方浓郁特色的文旅名片。”

春华秋实“丰”光美,扬帆奋进再出发。“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厚植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优势,激发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动能,夯实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基础,奋力谱写建设现代农业大镇新篇章!”镇长杨阿娣信心满满地表示。

责任编辑:赵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